第五百九十一章(第2/2頁)
章節報錯
康熙拍拍他肩頭,道:「很好,很好。你好好替我辦事,我很是喜歡,怎會生氣?那姓楊的跟那尼姑還說些什麼?」
方宇道:「楊溢之不斷勸那尼姑,說了皇上的許多好話。他說吳三桂對他父親有恩,他父親臨死之時,囑咐他要保護吳三桂。
但吳三桂一心一意想做皇帝,大逆不道,那是萬萬不可。將來事情敗露,大家都要滿門抄斬。那尼姑卻說,她全家都給韃……—韃……
都給咱們滿洲人殺了,吳三桂又對她這樣客氣。她來行刺,一來是衝著吳三桂的面子,二來是為自己爹孃報仇。她家裡人早死光了,也不怕什麼滿門抄斬。」
康熙點點頭。
方宇又道:「楊溢之說,皇上待百姓好,如果……如果害了你,吳三桂做了皇帝,他自己雖可做大官,做大將軍,但天下百姓可要吃大苦了。
那尼姑心腸很軟,講究什麼慈悲,想了很久,說他的話很對,這件事她決定不幹了。二人商量,說道吳三桂如再派人來行刺,他兩個暗中就把殺了。」
康熙喜道:「這兩人倒深明大義哪。」
方宇道:「不過楊溢義說另外有一件事不易辦。」
康熙問:「又有什麼古怪?」
方宇道:「他二人低聲說了好多話,我可不大懂,只聽到到老是說什麼延平郡王,臺灣鄭傢什麼的,好象吳三桂說要跟一個姓鄭的平分天下。」
康熙站起身來,大聲道:「原來這廝跟臺灣的反賊暗中也有勾結。」
方宇問道:「臺灣鄭家是他媽的什麼王八蛋?」
康熙道:「那姓鄭的反賊盤踞臺灣,不服王化,只因遠在海外,一時不易平定。」
方宇一臉孔的恍然大悟,說道:「原來如此。這時奴才越聽越氣,心想這江山上皇上的,他姓吳姓鄭的是什麼東西,膽敢想來平分皇上的天下?楊溢之說,臺灣那姓鄭的派了他的第二個兒子,叫鄭克什麼。」
康熙道:「鄭克爽。」
方宇道:「是,是。皇上什麼都知道。」
康熙微笑不語。他近年一直在籌劃將臺灣收歸版圖,鄭家父子兄弟,以及臺灣的軍政大事,兵將海船等情形,早已打聽得清清楚楚。
方宇道:「這鄭克爽最近到了雲南,跟吳三桂去商義了大半個月。」
康熙勃然變色,道:「有這等事?」
臺灣和雲南兩地,原是他心中最大的隱憂,沒想到鄭吳二人竟會勾結密謀,鄭克爽到雲南之事,直到此刻方知。
方宇道:「臺灣有個武功很高的傢伙,一路上保護鄭克爽。這傢伙姓馮,叫什麼一劍出血……」
康熙道:「一劍無血馮錫
範。他和劉國軒、陳永華三人,號稱「臺灣三虎」。」
方宇聽得皇帝提到師父的名字,心中一凜,說道:「是,是,正是一劍無血馮錫範。楊溢之說,臺灣這三隻老虎之中,陳永華是好人,馮錫範和另外那人是壞的。陳永華不肯做反叛皇止珠事情,不過他一隻老虎,敵不過另外兩隻老虎。」
他在康熙面前大說九難,楊溢之,陳近南三人的好話,以防將來三人萬一被清廷所擒,有了伏筆,易於相救。
康熙搖頭道:「那也未必,陳永華比另外兩個老虎更厲害得多。」
方宇道:「楊溢之跟那尼姑又說,江湖上許多吳三桂的對頭,要在河間府聚會,開一個「殺龜大會」,商量怎樣殺了吳三桂。
那鄭克爽和馮錫範要混到會里打探訊息,然後去通知吳三桂。他們越說越低聲,我聽了半天聽不真,好在他們不是想加害皇上,也就不去理會,後來我真的睡著了。
皇上,這件事我有點貪懶了,不過那時實在倦得要命。半夜裡楊溢之悄悄來叫醒了我,解開我的穴道,說那尼姑在打坐練功,叫我溜之大吉。」
康熙點頭道:「這姓楊的倒還有點良心。」
方宇道:「可不是麼?將來皇上誅殺吳三桂,這楊溢之還請皇上恩饒了他性命。」
康熙道:「倘若他能立功,我不但饒他性命,還中封賞。在「殺龜大會」中,還聽到些什麼?」
方宇道:「他們每一省推舉一個盟主,那鄭克爽做了福建省的盟主,好象將福建、廣東、浙江、陝西什麼,都劃歸他鄭家的。」
康熙微微一笑,心想:「小桂子弄錯了,定是江西,不是陝西。」
他雙手負在背後,在書房中踱來踱去,來來回回走了十幾趟,突然說道:「小桂子,你敢不敢去雲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