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宇打量那十八僧人,年老的已六七十歲,年少的不過三十左右,或高或矮,或俊或醜,僧袍內有的突出一物,似帶著兵刃。

方宇心想:「他們是少林寺十八羅漢,那麼澄光方丈也是十八羅漢之一了。玉林老賊有恃無恐,原來早約下了厲害的幫手保駕。

這些和尚在這裡坐禪入定,不知要搞到幾時,老子可不能跟他們耗下去,坐啊坐的,方宇坐得變成了韋老寶!」

站起身來,走到行痴身前,說道:「大和尚,有少林寺十八羅漢保駕,您大和尚是篤定泰山了。我這就要回去了,您老人家有什麼吩咐沒有?」

行痴睜開眼來,微微一笑,說道:「辛苦你啦。回去跟你主子說,不用上五臺山來擾我清修。就算來了,我也一定不見。

你跟他說,要天下太平,「永不加賦」四字,務須牢牢緊記。他能做到這四字,便是對我好,我便心中歡喜。」

方宇應道:「是!」

行痴探手入懷,取了一個小小包裹出來,說道:「這一部經書,去交給你的主子。跟他說:天下事須當順其自然,不可強求。

能給中原蒼生造福,那是最好。倘若天下百姓都要咱們走,那麼咱們從哪裡來,就回那裡去。」說著在小包上輕輕拍了一拍。

方宇記起陶紅英的話來,心道:「莫非這又是一部《四十二章經》?」

見行痴將小包遞來,方宇伸雙手接過。

行痴隔了半晌,道:「你去罷!」

方宇道:「是。」

方宇站起身來,走向房門,突然童心忽起,轉頭向玉林道:「老和尚,你坐了這麼久,不小便麼?」

玉林恍若不聞。方宇嘻的一笑,一步跨出門檻。

行痴道:「跟你主子說,他再有不是,總是母親,不可失了禮數,也不可有怨恨之心。」

方宇回過身來答應了,心說:「這句話我才不給你傳到呢。」

行痴沉吟道:「要你主子一切小心。」

方宇:「是。」

方宇回到靈境寺,關上房門,開啟包裹,果然是一部《四十二章經》,只不過書函是用黃綢聽制。他琢磨行痴的言語,和陶紅英所說若合符節。.

行痴說:「倘若天下百姓都要咱們走,那麼咱們就從哪裡來,就回去那裡去。」

滿洲人從關外到中原,要回去的話,自是回關外了,行痴在這小包上拍了一拍,當時說滿洲人回到關外,可以靠這小包而過日子。

方宇又想:「老皇爺命我將經書交給小玄子,我交是不交?我手中已有五部經書

,再加上這一部,共有六部。八部中只差兩部了。

倘若交給小玄子,只怕就有五部經書,也是無用。好在他說,就是小高強玄子上五臺山來,他也不見,死無對證。這是送上門來的好東西,若不吞沒,對不起韋家祖宗。」

但想小皇帝對自己十分信任,吞沒他的東西,未免愧對朋友,對朋友半吊子,就不是英雄好漢了,反正這經書自己也看不懂,還是去交給好朋友的為是。

次日清晨方宇帶同雙兒、於八等一干人下山。這番來五臺山,見到了老皇爺,不負康熙所託,途中還得了雙兒這樣一個美貌溫柔,武功高強的小丫頭,心中甚是高興。

走出十餘里,山道上迎面走來一個頭陀。這頭陀身材奇高,與那莽和尚行顛難分上下,只是瘦得出奇。

澄光方丈已經極瘦,這頭陀少說也比他還瘦一半,臉上皮包骨頭,雙目深陷,當真便如僵s一般,這頭陀只怕要四個併成一個,才跟行顛差不多。

他長髮垂肩,頭頂一個銅箍束住了長髮,身上穿一件布袍,寬寬鬆鬆,便如是掛地衣架上一般。

方宇見了他這等模樣,心下有些害怕,不敢多看,轉過了頭,閃身道旁,讓他過去。

那頭陀走到他身前,卻停了步,問道:「你是從清涼寺來的麼?」

方宇道:「不是。我們從靈境寺來。」

那頭陀左手一伸,已搭在他左肩,將他身子拗轉,跟他正面相對,問道:「你是皇宮裡的太監小桂子?

這隻大手在肩上一按,方宇登時全身皆軟,絲毫動彈不得,忙道:「胡說八道!你瞧我像太監麼?我是揚州韋公子。」

雙兒喝道:「快放手!怎地對我家相公無禮。」

那頭陀伸出保手,按向雙兒肩頭,道:「聽你聲音,也是個小太監。」

雙兒右肩一沉避開,食指伸出,疾點他「天豁穴」,噗的一聲,點個正著。可是手指觸處有如鐵板,只覺指尖奇痛,連手指也險些折斷,不禁「啊」的一聲呼叫,跟著肩頭一痛,已被那頭陀蒲扇般的大手抓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