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3章,單槍匹馬救人(上)(第2/4頁)
章節報錯
相比於汽車太大容易被發現,且受地形的限制。
挎鬥摩托體型小,比較靈活,還在邊鬥放置機槍或迫擊炮,做到了“既能打、又能跑”。
日本由於受限於工業水平的落後,只能模仿哈雷摩托,並生產出一款九七式陸王的挎鬥摩托,又叫偏三輪。
許多日軍行動的時候,往往前面幾輛挎鬥摩托開道,後面卡車運兵。
算得上是不錯的交通工具。
“喂,不要哭了,小鬼子是我打死的,不是你哭死的。”
袁朗熟悉了摩托,打量著坐在地上哭哭啼啼的女人,淚水把臉上的鍋底黑,抹去了部分,白皙的面板暴露在陽光下。
看得出來那兩個日本兵眼睛真的很尖,打扮的那麼土氣:又抹上鍋底黑,乍一看就是村裡的上了年紀的農婦。
誰能想到是個年輕漂亮的姑娘。
女人抬頭看他,眼神裡有充滿劫後餘生的慶幸,還有些許恐懼和害怕。
她怯生生的問:“你是誰?”
“八路。”
袁朗打著了摩托車,又扭頭看了她一眼:“給你個忠告,儘快離開此地,不然再被抓了,可沒人來救你了。”
“啊?”
她這才反應過來,自己還沒有完全脫離危險。
趕忙站起身來,可憐巴巴的詢問袁朗:“你要走嗎,能不能帶我一起走?”
八路軍的名聲很好,但凡是聽說過的老百姓,無不豎大拇指。
女人信任八路軍,當然更重要是袁朗剛才救了她。
對於救命恩人,總會有額外的信任。
“醜話說在前頭,我要到鎮上的警察所救人,對於你來說可能會有一點危險,想好了再上車。”
對付一幫偽警察,哪怕帶一個拖油瓶,袁朗也不認為會有什麼麻煩的。
或許還有用得著的地方,他不介意再幫一手。
“我叫李瑩,家住石頭灘。八路軍同志,您怎麼稱呼?”
女人麻利的上了車,坐在了駕駛位右後的胯鬥座上。
“我的代號飛鷹,叫我飛鷹就行。”
袁朗隨口胡謅了一個響亮的代號,發動了摩托,朝著鎮上開去。
聽摩托聲漸行漸遠,當鴕鳥的老百姓,才壯著膽子抬起頭。發現殺了日本人的狠人走了,留下了三具屍體。
“那人是誰呀?”
“不像是八路,搞不好是土匪。”
“還嚼舌根呢,快走吧,等日本人來了,想走也走不了,搞不好得把命搭上。”
眾人不敢圍觀,更不敢停留,當即匆匆離開。
袁朗頭一次騎這樣的挎鬥摩托,把車開的歪歪扭扭,在路上留下了s型的車轍印。
挎鬥摩托有優點也有缺點,並不是完美的。
它非常難以控制,在日軍當中,一般由臂力較強計程車兵來駕駛,因為在駕駛過程中需要極大的力氣,去不斷糾正方向。
袁朗頭一次開,沒出車禍就不錯了。而這也比他兩條腿走路快多了。
一路上跟叫李瑩的女人,叮囑了幾句,跨鬥摩托就已經開到了鎮上。
警察所佔了原來大戶人家的一個宅院,兩進兩出十分寬敞。
袁朗都不用打聽,遠遠的看到門口樹立的牌子,一腳剎車堵在了門口。
“叫你們長官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