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是是,旅長您說的是。我絕對不敢驕傲自大翹尾巴,老老實實的做人,好好帶兵打仗。”

李雲龍謙恭的態度是有的,旅長敲打也夠了,沒在揪著他。

他又拿出另一份嘉獎令,親自頒給一旁看戲的袁朗:“給你申請的一等功。

你提供的武器裝備,對咱們八路軍,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老總都說你是咱們八路軍的友人。考慮入黨嗎?我親自給你做介紹人。”

雙份的驚喜,袁朗的表情很詫異,拿著嘉獎令都有點不知所措。

幾等功那是八路軍內部的嘉獎評定,他一個外人能得到,還真是有夠意外的。

更讓人意外的,是旅長的提議。

不答應的話,是不是有點不識抬舉了?

敏感話題容易招惹河蟹,他不能回答呀。

旅長似乎發現了他的尷尬,立即轉移了話題:“哦,對了,你還記得那個叫興子的女孩嗎?”

“興子?”

正羨慕袁朗得了一等功的趙剛,立即回憶起來了一些,“是不是新井煤礦救出來的那個小女孩?”

“就是那個小女孩,其實他的名字叫美惠子。”

旅長等人的交談,使袁朗陷入了回憶。

記得,是躲在車站的那一家四口,遭到新礦區日軍的炮火襲擊。

當時,聽到孩子的哭叫聲,立即衝入火海,發現女人已經中彈身亡,便救出男人和兩個孩子。

日本僑民終究是屬於平民,醫護兵立即對其進行了治療,但終因傷勢過重,不久死亡。

那個不滿週歲的女孩傷勢很重,經過及時搶救和治療,終於脫離了危險。

前線部隊帶著兩個孩子,參加戰鬥很不方便,趙剛讓戰士們把他們送到了旅指揮所。

兩個日本小姑娘,由部隊的四名戰士和兩位民兵,先護送到戰地委員會,再由戰地委員會派專人用兩個竹筐,挑著送到旅長的指揮所。

第二天打完仗了,他們才有時間關心那兩個孩子。

那個稍小的孩子還在喝奶,旅長叫了警衛員,去尋附近哺乳期的婦女,來給孩子餵奶。

那個稍大點的孩子,有個五六歲的樣子。

袁朗來時正好帶了幾個梨子,拿了一個遞給小女孩。

小女孩瞪著一雙忽閃忽閃的大眼睛,盯著一身戎裝的袁朗,開始不肯吃。

是旅長親自用水把梨沖洗了以後,她才接了過去。

旅長又讓炊事員做了一盆稀飯,招呼孩子吃飯。

那個大一點的小姑娘聽不懂漢語,開始時很拘謹。

旅長見此情形,慈愛地將她拉在懷裡,親自用小勺喂她,孩子很快就顯得不那麼拘束了。

旅長邊喂孩子吃,邊問她叫什麼名字,小姑娘睜著迷茫的眼睛“嗯嗯”地回答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