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毒氣,鏖戰和同意(第3/3頁)
章節報錯
防壓力還是很大的。
有個年齡小的戰士,突然提議到:“敵人的飛機飛得不高,我們能不能用手榴彈扔出去,把敵人的飛機打下來?”
手榴彈炸飛機?
聽的人都是一愣,這孩子不是沒睡醒吧?
手榴彈炸飛機那當然是有可能的,他們旅長當年還是團長時,帶隊突擊的陽明堡機場,用手榴彈炸掉了敵人二十四架飛機。
可那些飛機都是在地上的,飛在天上的你想用手榴彈炸,
也不說天方夜譚,但那個機率,比用步槍打下來還不靠譜。
首先,他們使用的手榴彈殺傷半徑,最多算是十米。
投擲距離平均水平就是個七八十米。
就算是垂直投射,那也得敵人的飛機降到低空,離地一百米的距離上,才會被投擲的手榴彈夠得著。
還有手榴彈投擲提前量的問題,即便爆炸了產生的碎片,有沒有機率夠得著飛機的油箱?
就是夠著了,也可能是打的漏油,也不一定會產生爆炸。
而且,手榴彈投擲的高度不夠,爆炸產生的碎片還有可能落到自己頭上。
試圖用手榴彈炸飛機,是一件很浪費,且得不償失的事情。
小戰士聽了團長的一頓分析,羞澀的撓了撓頭,不好意思的笑了。
下午,日軍再次發起進攻。
從太原出動二十架飛機,在我陣地上空盤旋,並進行低空掃射和轟炸。
早有準備的八路軍戰士,立刻用幾架重機槍,組成了一張火力網,給囂張的敵人一個猛擊。
雖然沒有把飛機打下來,但重機槍的子彈還是給飛機造成了損傷,使得敵人不敢太過靠近。
飛機在天上狂轟亂炸掩護,山下的日軍分多路向獅腦山發起進攻。
敵人越來越近,其中一路日軍逼近三營守衛的陣地時,三營指戰員躍出工事,與敵人展開白刃格鬥。
這是八路軍慣用的辦法,當敵我糾纏在一塊時,敵人的火力就難以發揮了。
論拼刺刀,中國人是小鬼子的祖宗。
槍炮聲、喊殺聲響成一片,焦灼的血戰至夜幕降臨,三營的戰士將敵人趕下了山。
但是向一營陣地進攻的日軍,仍在山腰頑抗,試圖切斷一營與團部的聯絡,聚殲一營。
開啟西援正太路的通道。
劉團長識破敵人的陰謀,命令擔任預備隊的二營,派一個連增援一營。
奉命增援的第六連,分三路向山腰移動,與敵人衝殺在一起,在一營的聯合打擊下,數百日寇慌忙撤退,逃回陽泉。
夜裡,堅守獅腦山的部隊,接到八路軍總部的嘉獎令,十四團上下受到很大鼓舞。
同時,總部要求部隊堅守獅地山,堅決阻滯敵軍向正太路增援的企圖,保證破擊戰役的徹底勝利。
而在電報上還有一行字:“經過論證,同意你部進攻陽泉。”
儘管設想非常大膽,但八路軍從來就不是那種循規蹈矩的。
什麼事情都要有個第一回嘛!
ps:毒氣彈的資料,只寫了冰山一角。
其實有很多。
而且遭受了毒氣攻擊的軍民非常慘,那時候可沒有今天的醫療條件。
想了解鬼子有多喪心病狂,可以搜731部隊。各種慘無人道的活人實驗。
不多說了。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