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軍饒命,我們只是帝國的僑民,不是軍人啊!”

“將軍饒命……”

兩位僑民退縮不前,是被死亡的恐懼所壓倒了,但並不意味著他們不明白軍中的規矩。

此刻醒悟過來,哭著喊著求饒命。

晚啦!

山省太郎拔出腰間的佩槍,親自槍斃了兩個退縮不前的日僑。

他的目光掃過眾人,所有人都紛紛低頭,沒有一個人敢與他對視的。

他再次重申自己的命令:“如果不拿下獅腦山,統統死啦死啦的。”

在第六次勉強組織的進攻被打退後,就是山省太郎也不得不承認,一個上午的進攻幾乎沒有取得任何戰果。

山頭上的八路實在是太頑強。

森田參謀從城中趕來,帶來了熱騰騰的飯菜:“將軍,該吃飯了,讓士兵們休息一會兒吧。”

八月末的天氣依舊非常炎熱,中午頂著大太陽發起進攻是不明智的。

更何況經過一上午的進攻,士兵們的體力已經消耗殆盡,再繼續下去也沒有意義。

山省太郎從善如流,宣佈全軍用飯,休整兩個小時。

在此期間,他對森田說:“用輜重兵、醫療兵、炮兵,皇協軍還有僑民,組建起來的軍隊,簡直是一堆垃圾。

這幾百人的戰鬥力,還比不上一個步兵中隊。想要拿下獅腦山,我們還要指望太原的飛機。

向太原發報,請求給予我們更多的空中支援。即便是戰鬥機也可以,機槍的低空掃射也能提供有效的火力壓制。”

經過兩日半的戰鬥,山省太郎對手底下的這幫人失望了。

而是寄希望空中支援,能夠壓垮山上的八路軍。讓他們承受不住傷亡,逼迫他們退去。

與此同時,獅腦山上的八路軍,趁著空隙,也在探討商量怎麼對付敵人的飛機。

戰士們七嘴八舌,提出各自的看法。

有個戰士說:“咱們能不能用步槍,把飛機打下來呢?”

這當然是有一定可能性的。

紅軍歷史上用步槍打下飛機的,第一個例子是在1932年7月下旬的一天。

那會兒,紅軍大學學員在演習期間,遭到幾架粵系軍閥飛機襲擊,當場傷亡數人。

當時一個叫王文禮的學員槍法非常精湛,使用一支法國步槍,在第二次嘗試的時候,擊中了一架飛機的油箱,該機起火後墜毀爆炸。

之後的日子裡,也還有兩三個案例。

但是,那都是小機率事件,運氣好打中了油箱。

更多的,是無功而返的,沒有被記載下來。

所以結論是:步槍打飛機,大機率浪費子彈。小機率打中了,也是打的不要緊的位置。

對了,步槍的有效射程基本六七百米,最大射程一千米。

想要碰碰運氣,那還是在敵人飛機低空飛行的情況下,才有機會。

有一名經驗豐富的排長說:“步槍還是留著打鬼子。

咱們把一部分輕重機槍,朝著天空架起來,可以當防空的裝置來用,說不定能把敵人的飛機打下來。

即便一架也沒有打下來,也能產生很大的威脅,讓小鬼子的飛機不敢飛得那麼低。

飛得高了就瞄不準了,對咱們的威脅也就小了。”

重機槍射程遠,有效射程一兩千米,射速高、威力大,而且靠彈帶或彈鏈供彈,幾挺重機槍就可以形成密集的火力網。

對於低空飛行的飛機來說,確實有不小的威脅。如此才是靠譜的做法,團長當時就表示贊同。

不過重機槍數量比較少,還要面對正面敵人的壓力。

到時候能夠抽出來,應對天空上敵人飛機的,也就那麼三四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