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振林剛把燒茶的柴火添好,只聽籲,籲,前面的一個官兵跳下馬,大聲喊道:閃開,閃開。這時後面一個年輕人也跳下馬來,啪啪,只見他用力打了這個官兵兩個耳光,嘴裡罵道:瞎了眼啦,我皇叔都不認識嗎?

年輕人上前向劉振林深鞠一躬。

叔叔安好?

劉振林沒有言語,上前重重的拍了拍這個年輕人的肩膀,好小子,長這麼結實了。

年輕人急忙從口袋裡拿出一封信遞給劉振林,原來是咸陽王的兒子劉長風前來送信。

劉振林拿過信一看,信封上有四條松樹葉做成的箭頭標誌,他心裡就知道這是一封緊急信函,開啟信一看,信中寫道:五弟,速來咸陽,有要事相商。

一個士兵牽來一匹馬,劉振林飛身上馬,眨眼的功夫就到了咸陽城北門口。

只見城牆足足有三丈多高,牆底足足有六丈多寬。咸陽乃當年秦始皇爺爺的爺爺的父親秦孝公所建,與一般的城牆可不一樣。城牆之上每隔一丈遠就有兩個威武計程車兵把守在那裡,一個士兵手拿長矛,一個士兵手握弓箭,這叫槍箭組合。當敵軍來襲時,敵軍離的遠時就用箭射,敵軍如果偷襲爬上城牆就用長矛刺殺。

突然一陣大風吹來,城門上方旗子飄揚,旗子上面一個大大的漢字,讓咸陽城顯得更加莊嚴雄偉,真不愧為天下第一帝都。

劉長風拿出令牌,城門開,他們進城而去,直抵咸陽王王府。

王府門前一條青石板路,雨水洗刷過後像鏡子一樣,可以照出人的倒影。多少車馬從這裡經過,那些車輪的印跡,彷彿訴說著飽經滄桑的歲月年輪。

管家開啟用銅皮包裹釘了圓大釘的大門,只見:又是一條青石板路,約莫半里來長,路兩邊皆是庭院,再過了三座橋,橋上皆有士兵把守,再左拐方才進入咸陽王居住的地方。

劉振林見到他的四哥,一番寒暄過後,四哥告訴他,劉邦又去攻打過匈奴兩次,都沒有取得什麼成果,國家本來就不富裕,又懼怕那些諸侯王造反,劉邦再也沒有心思去攻打匈奴。

可是匈奴仍然不停的侵犯大漢邊境,所以想請五弟再次出山去邊境抵禦外侮。

劉振林本想從此過些安穩的日子,聽他四哥這麼一說,心情又極不平靜。

咸陽王調給劉振林三千精兵。

五弟,我城中士兵不多,只能調撥這些士兵給你,其餘的需要你自己解決了。

劉振林二話沒說,在王府逗留了一天,第二天帶著三千銳士又踏上了征程。

劉振林育有三子,第三個兒子也已經兩歲了。他妻子白雲格日樂說孩子尚小,不同意他出徵,他堅持要去。

那就帶上我和小兒子一起去吧,白雲格爾樂見執拗不過他,就這樣說道。

你還是留在家中照看孩子為好!

此時已過春分時節,那時的咸陽一帶溫度較高,雨水也較多,所以秦朝定都咸陽。後來是因為那裡溫度變低,缺少雨水,不適合作為都城,才遷都長安,長安也缺水又遷都洛陽,這是後話。

劉振林一行踩著泥濘之路,開始前行,行至百里,路過一個長亭,卻見白雲格爾樂帶著他的小兒子在長亭中等候他多時,見妻子如此用心,他只得帶上她們母子一同前行。

剛開始就算路途難走,畢竟在漢朝境內,人們看到劉振林打著:抵禦匈奴,保境安民的大旗,很多人都支援他,給他軍隊送食物,提供了很多補給和幫助,期間也有很多熱血志士參軍。

但凡是熱血男兒,聽到邊境的百姓受到匈奴如何如何欺辱,都想參軍報國。

無奈劉振林考慮到糧草沒有保障,不敢收太多計程車兵。

究其原因,長城以北的大漠地區不像中原,不僅僅是地廣人稀,而且在那裡很難生存,劉振林他們還要肩負著打擊匈奴的使命。隨時都會有犧牲的可能。

這一日,天氣晴朗,他們到達魯鎮,魯鎮離長城已經不足二十里了,這裡經常有越過長城前來侵襲的匈奴。

安好營寨,劉振林下令部隊在此休整三天。

此次出征咸陽王的兒子劉長風也一起來了。劉長風雖然年輕卻很有見解,他分析道:我們首先需要加強長城的守衛,不讓匈奴越過長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