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午,太陽的光輝到達頂峰。

茶亭老人坐在茶亭的長板凳上,也許是陽光的照耀,他的額頭散發著年輕人才有的青春之氣。他一邊飲茶一邊想起了遙遠的往事。

西漢初期,漢朝也說得上內憂外患。但是劉邦手下大將如雲,兵強馬壯。不說別人,光韓信就是統兵多多益善,戰無不勝的戰神,那麼劉邦還擔心什麼呢?

劉邦接下了秦朝留下來的一個爛攤子,天下雖然一統,卻百廢待興,老百姓的生活並不富裕。

有一日,大臣奏報:匈奴又犯我邊境,且比往常更加變本加厲,殺死無數邊境百姓。劉邦終於忍不住心中怒火,不顧朝中大臣的反對,帶著樊噲,夏侯嬰等大將及幾十萬大軍親自去攻打匈奴。

經過幾十天的長途跋涉之後,漢軍到達代縣附近,安營紮寨。

要說一個皇帝親自帶兵出征,就算他不衝鋒殺敵,如果部隊一旦被敵軍打敗,自己的性命多少是有些危險的。

劉邦手下大將那麼多,為什麼他還要親自掛陣?是因為他身先士卒嗎?非也,就拿韓信來說,他本來就擔心韓信造反,如果再讓韓信統領幾十萬大軍,他心裡確實沒有底。

再說他這次出征也不是他一個人,樊噲,夏侯嬰也是能征善戰的將領,只是比起韓信,彭越等人又差許多。

且說軍營安扎好後,漢軍紀律嚴明,營寨整齊,顯然是身經百戰的精良部隊。這是漢軍第一次大規模的和匈奴部隊對壘。漢軍為了防止匈奴夜襲,在四個方向都設定了瞭望臺,並在營寨後設下了伏兵。

半夜時分,營寨外一片廝殺聲,顯然是伏兵已經和匈奴開始了戰鬥。

雖是半夜,卻火光沖天,到處是火把,一片混戰,只見匈奴士兵個個騎在馬背上,腰佩彎弓,手持青銅短劍,極其威武。最關鍵的是騎兵的衝擊力,一下子就把裝備精良的漢軍衝得七零八落。

好在漢軍紀律嚴明,一會又收攏了隊形,漢軍弓箭手萬箭齊發,匈奴軍死傷無數,不得不撤退,漢軍也不敢冒然追擊,於是各自收兵。

漢軍險些大敗,幸好漢軍的武器確實比匈奴部隊優良很多,比如漢軍弓箭的箭頭都是用鐵製作的,射中人後殺傷力很強,而匈奴的箭頭很多還是野獸的骨頭製作的,殺傷力不大。

說起作戰能力漢軍也比匈奴強幾倍,那為何漢軍的伏擊部隊被匈奴衝散,匈奴部隊的優點就是騎兵的優勢。

第二天,劉邦軍事集團指揮系統對昨晚的戰鬥進行了分析,覺得匈奴並不可怕。可以戰勝他們。

劉邦一聲令下,漢軍在代縣附近把匈奴部隊打的落花流水,漢軍乘勝追擊,一路北上,一連打了好幾個勝仗,劉邦心想匈奴不過如此。

劉邦下令繼續追擊,他手下將領婁敬勸他不要上當,劉邦罵道:膽小鬼。

劉邦大軍繼續前進,突然前面左面右面三個方向都出現了大量匈奴騎兵,而劉邦只帶了幾萬先頭部隊,不敢輕易和匈奴決戰,於是下令後退,不料後方也被匈奴軍堵死,無奈之下,只有往附近的白登山靠攏,並命令部隊迅速佔領白登山。

劉邦在白登山上被圍第一天,形勢十分嚴峻,山下有數不清的匈奴精良部隊,好在漢軍帶了很多弓箭,匈奴猛力衝鋒,漢軍用弓箭射死無數匈奴士兵。匈奴衝鋒了三次,每次都死傷不少,不得不作罷。

劉邦被圍第二天,劉邦和手下幾位大將商量說:這樣被圍下去不是個辦法啊,我們要想辦法突圍。

亥時,天色已暗,漢軍悄悄的移動到白登山南角,突然發起衝鋒,衝出三里多路,匈奴騎兵從四面八方湧來,漢軍如果再衝將有全軍覆沒的危險,於是又只得退回白登山,

劉邦被圍第三天……

話說那時的茶亭老人劉振林才三十來歲,他正在田地裡幹活,一隻白鴿停在他的眼前,原來是飛鴿傳書,茶亭老人開啟布條一看,上書:白登山三哥被圍。

三哥既是劉邦,茶亭老人雖然賦閒在家,卻時刻牽掛著劉氏兄弟,擔心他三哥的社稷。

劉振林自幼酷愛兵法,最神奇的是有一天晚上他夢見一個白髮老人在夢中送他一本兵書,讓他白天去彩石底下去取。早晨醒來他跑去石頭底下果然找到了一本兵書。

兵書只有九十頁,最後九頁每一頁都是封起來的,封面寫如遇緊急情況可開啟一頁。

如今他三哥劉邦被圍,他也想不出什麼辦法去救他三哥,只得開啟第82頁。

他懷著期待的心情,拆開82頁封面的貼紙,只見第82頁上面只有簡單的兩個字:殺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