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今,已經不能用單純的你我來區分,他站在了最高位,必須全盤考慮,從大局出發。

究竟該怎麼做,才是最優選擇。

他第一時間想到的是請教葉慈,他最親密的人。而不是尋找謀士,更不是尋找朝臣參謀。

無論是謀士,還是朝臣,背後各自都有利益牽連,提出的建議未必公允。

唯有葉慈,只有葉慈,才能站在客觀的角度上給他提出合理的建議。

“你說本王該怎麼做?馬上就要面臨的難題,說不定明兒登基大典一結束,就要面對,你說本王要如何做才行?”

葉慈斟酌著說道:“我認為關鍵不在於王爺如何做,而在於張家想要什麼?是要錢?還是要權?

錢很簡單,可以說能用錢解決的問題都不是問題。少府那麼多錢,放在倉庫裡面簡直是暴殄天物。若是能將少府的錢拿出來解決問題,也不失一樁美事。”

“如果是要權呢?舅舅肯定是想要權。張家不差錢,張家富貴了幾代人,真的不差錢。”

“沒有人會嫌棄錢多,我想可以用一部分錢解決一部分問題。張家要權,那就問清楚到底是想要兵權,還是想要政權。不能兩頭都要。要,就只能要一樣。”

葉慈的話,給了劉珩啟發。

“你說的對,做人不能貪心,不能什麼都要。要兵權,本王可以給。正好將袁友仁從南詔叫回來,可以讓張家人領兵平亂。若要政權,本王就想辦法讓舅舅進入內閣。你覺得怎麼樣?”

葉慈悄聲說道:“這件事,我認為王爺最好提前同皇后娘娘商量商量。若是不打招呼就決定了張家的前程,皇后娘娘必有不滿。

明日,皇后娘娘就是母后皇太后,你是新皇。你必須要尊重母后皇太后的意見,至少頭一兩年都需要這麼做。因為這是孝道!”

皇帝也要講究孝道,要給天下人立下表率。

皇帝若是剛繼位就和太后鬧翻,必然名聲有損,甚至被冠上不孝的帽子。

劉珩蹙眉,他顯然不是很贊同這個提議。

“一定要和母后商量嗎?”

“最好提前和母后商量,你遲早要面對。與其承受事後的怒火,不如從一開始就表現出足夠的尊重。若是你能說服母后,甚至可以讓母后出面同張家談。也可以採取三方會談的模式。”

“你是說本王,母后,還有舅舅,三個人一起坐下來商量權利的分配?”

還能這麼操作?

劉珩驚愕,仔細一想,好像這麼做也沒什麼嘛。大家開誠佈公,足夠坦誠。有什麼矛盾當面說清楚就行。

葉慈說道:“若要舉行三方會談,必須事先互相通氣。首先,你要說服皇后娘娘。之後要讓皇后娘娘出面說服張大人!如此前提下,才能舉行三方會談。

我可以這麼說,接下來兩年,如何安置張家可謂是重中之重,關係著朝中的問題,天下的安定。

正如皇后娘娘說的那樣,你歷練的時間太短,手中能用的人太少,尤其身居高位還能獨當一面替你分憂的人除了張家,基本上找不出別人。

溫首輔可以幫你穩定朝中局面,但他不能替你辦妥所有的事情。形勢註定你要倚重張家,方能坐穩龍椅。

可以說,張家就是你的頭等大事。因此,給張家的第一道旨意,必須慎重再慎重。這是風向,在向天下人傳達你的意志。所以,在這道旨意下達之前,我認為你有必要同張大人好好聊一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