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皇后派人送來銀子,足足有兩萬兩。

張家也派人送來了銀子,沒敢越過皇后娘娘,取了個吉利數,一萬八千兩。

堪稱雪中送炭。

劉珩高興壞了,有了這兩筆銀子,就可以解他燃眉之急,挖掘池塘水庫的錢就有了。

張五郎和劉珩感情好,自然是有什麼說什麼。

“我家老頭子夠偏心的,只給你送銀子,我卻一文錢都沒有。好歹送幾件新衣服,或是送幾匹布也好啊!”

“你現在是掙月俸的人,你怎麼好意思還問家裡要錢?”劉珩恥笑他。

張五郎理直氣壯,“殿下都已經有了自己的封地,還問皇后娘娘要錢。你都好意思要錢,我當然也好意思。不行,我現在就寫信回家,讓家裡老頭子也給我送點錢過來。”

劉珩:“……”

能這麼對比嗎?

“本王的銀子是用來發展封地。你的銀子是用來吃喝玩樂。”

“王爺可別說了,自從來到封地,我可是一天都沒懈怠,鞋子都跑爛了兩雙。哎,你這封地啊,山裡來山裡去,翻過一座山又是一座山。地勢平坦的地方也有,就是太少了。”

最近,張五郎也跟著跑了跑了廣大鄉村,清點人口,丈量土地,繪製地圖。

張五郎曾跟著工部一位員外郎,學過繪製地圖。據那位官員說,張五郎在這方面還有點天賦。

於是乎……

手頭缺乏人才的劉珩,就將張五郎趕出去熟悉地形地貌,繪製一張封地全貌圖,有大用。

這件差事一時半會辦不完,到目前為止,張五郎才繪製了五個鄉鎮的地圖,鞋子都跑爛了,太苦了。

繪製地圖就不是人乾的事,尤其不是他這種習慣享受的紈絝子弟能幹的事。

這不,特意跑回農閒莊,要打牙祭,開小灶,吃香喝辣。

用他的話說,得養點膘才有力氣繼續為王爺分憂。

蔣胖子得知他回來,嚷嚷著要做一個燒肥腸,還要來個燒鴨子。

張五郎揮舞著雙手,興奮啊,“別忘了豬頭肉,豬尾巴,豬耳朵……各種下酒菜滷味都整一盤。我胃口大,再多都吃得下。將你們東家藏起來的臘肉香腸臘雞臘魚都整起來。”

“臘肉香腸風雞真沒剩下多少。雙河鎮那邊採購了幾回,都是南來北往的客商吃上癮了。不僅臘味即將清空,就連豆腐乳,風乾豆豉,鹹菜,蘿蔔乾……一切容易攜帶又容易儲存的食物,那幫客商是一點都不客氣,有多少買多少。要不是東家多了個心眼,現在庫房都被人清空了。”

張五郎砸吧嘴,“去年的時候,見你們東家整天折騰這個折騰那個,我還以為她是瞎折騰,那玩意能值幾個錢啊。沒想到,你們東家折騰出來的小零嘴,竟然還挺受歡迎。”

“張公子說出這話,就知道你不瞭解外面的情況,或者說張公子沒有從北到南走一趟。休說南邊人口稠密之地,吃飯住宿自然是很方便。

可是,絕大部分地方,人口稀少,幾十裡上百里甚至幾百裡都找不到一處吃飯打尖的店,幾天見不到一戶人家都屬正常。

不能因為沒有店家,就不吃飯吧。怎麼辦?我們東家出售的‘小零嘴’可就派上了大用場。單說蘿蔔乾,用鹽醃製,還裹上了辣子香料,在野外只需生火煮飯,就著蘿蔔乾就能吃三大碗。”

鹽是必需品,人得吃鹽才有力氣。

尤其是是長期在野外,走南闖北的客商更需要重口味飯菜。

口味重,耐儲存,能下飯的臘味,醬菜,豆豉,蘿蔔乾之類的物品,就成為了首選佳餚。

比起沒滋沒味的炒米,炒麵,不敢說好吃一百倍,至少好吃十倍。

沒法生火做飯的時候,蘿蔔乾還能當個小零嘴解饞,吃進肚子裡舒坦。

要是不嫌豆豉太鹹,舀一碗豆豉吃,豈不美滋滋。

還有臘肉香腸,切片在油鍋裡煎一遍,即便是大熱天,都可以存放數日,隨時可以拿出來吃,解饞又解餓。

種種原因,造成農閒莊出品的半加工農產品極受歡迎,透過雙河鎮碼頭那些南來北往的船隻,逐漸傳播開,會有更多的人知道雙河鎮有一家農閒莊,專門製作出售各類乾糧,物美價廉,用料十足,捨得放鹽。

捨得放鹽,是這個年代對菜品好壞的最大褒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