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民同樂?”樂陶陶輕輕合上帖子,淡笑著說:“咱們的王上還真是平易近人啊……”

“徒兒難道要去?”上官元卻這般問。

“去啊,幹嘛不去?”樂陶陶不解上官元為何這麼問。

有熱鬧不看,還是王宮裡的,那怕是個傻子。

“但這種與民同樂,實際上是敲山震虎哩。”上官元意味深長。

“敲山震虎?什麼意思?”

原來當朝“中秋節”是為了紀念“諸扈之亂”的平定而設。

王上特選在此日接見各方“代表”不可謂不意味深長。

想當初高祖崩逝,先王繼位,可他生性懦弱、優柔寡斷,大權漸漸落於扈太后之手。

待先王病逝,扈太后獨攬朝政,天下便徹底改姓了“扈”。

雖宗室與大臣對此深感憤慨,但因忌憚扈氏殘暴,大多數敢怒而不敢言。

直至樹倒猢猻散,扈太后病亡,諸扈憂心被清算,於當時的上將軍家中密謀造反以便徹底奪得政權,結果被探得訊息的侯爺上官荀識破。

隨後侯爺聯合眾開國老臣設計將之誅殺,並起兵討伐,最終平定“諸扈之亂”。

當今吳王乃高祖第四子,由眾臣擁立。

吳王深感太平盛世來之不易,故把平息“諸扈之亂”的八月十五定為與民同樂之日,以示警戒與慶賀。

往後年年這一日家家戶戶必張燈結綵。

而宮廷中,宴席更辦得萬分隆重。

不但有莊嚴肅穆的祭祀活動,亦有輕鬆愉悅的歌舞表演,從昏達旦,至晦而罷。

宮中從初八起便點燈,直至十七落燈,要足足燃燈十日才算節慶徹底落幕。

“如此大肆渲染是要告訴我等,莫存異心,若不然必會落得如同扈氏一族一般。”

“你都說莫存異心了。”樂陶陶覺得無所謂,“咱們就是去玩兒的,坦坦蕩蕩,管得它是敲山震虎還是隔山打牛呢!關老孃屁事兒!”

上官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