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4章宣戰星雲獎《我為美而死》(第3/3頁)
章節報錯
幾乎,還不適應
一個殉真理的烈士
就成了我的近鄰——
他輕聲問我“為什麼倒下?”
我回答他:“為了美”——
他說:“我為真理,真與美——
是一體,我們是兄弟”——
就這樣,像親人,黑夜相逢——
我們,隔著房間談心——
直到蒼苔長上我們的嘴唇——
覆蓋掉,我們的姓名——】
【ps:事情發展到現在,有很多人在爭執不下,而我作為事件當事人,或許真的應該站出來,這首現代詩就是我對這次事件的回應!】
《我為美而死》是詩人艾米莉·狄金森創作的一首近代詩歌。
在詩中,詩人精心設定了一個頗為吸引人的戲劇性場景,透過特定人物在特定時空中的活動,不動聲色地表達了自己對死亡的看法,全詩營造出了一種平靜淡然的意境,也刻畫了詩人坦然的心境,表達詩人對美與真的追求。
1858年始,艾米莉·狄金森開始抱著發表作品的希望與三位出版界要人通訊,但這三位狄金森所尊敬的學者均對她的作品持冷淡態度。
1860年,希望破滅的艾米莉·狄金森為了積累與等待決定隱退,並於1862年寫下這首詩,以此來宣示自己的隱退。
到1866年,當認定自己的詩不能為傳統的讀者和評論家們承認之後,為了堅持自己對詩的理想和獨特的風格,狄金森斷然拒絕發表,進一步隱退。
所以1862年是詩人思想上的一個掙扎時期,也是她生命中一個重要的思想過渡期,因受隱退的影響,更多用到死亡這一主題。
《我為美而死》是女詩人對美與真理關係進行探討的一首詩,該詩行文短小,描述性強,利用了對話的方式,將內心的想法即追求真理透過詩中的人物的嘴吐露出來,且質樸清新,很少雕飾,有一種“粗糙美”,隻言片語中卻能讀出其中的意味,這體現了狄金森傾向於微觀、內省,近乎於“婉約”。
在這首詩中,詩人透露出生存的秘密:為美而生,為真而在,只有為美為真的人,才能在死後得以安息,並得到永生。
詩中富於戲劇性的句子在破折號的引導下徐徐前行, 破折號像休止符那般承先又啟後,使人屏息,造成感覺上的懸念,使人感到意猶未盡,文字與標點符號精巧地交匯著,步步引人深入。
全詩由三個詩節組成,四行為一節,抑揚格四音步與三音步相間,偶數行押腳韻。
要知道,自從李想一挑二,近乎橫掃了整個文壇,以一人之力,將現代詩協會,古詩詞協會,都壓在身下後,他便很少再寫詩了,不管是現代詩還是古詩詞都很少再寫!
而這次!
面臨不公,他終究還是為此寫出了一首詩,進行回應!
這是他對這些天,輿論的回應!
是對星雲獎的無恥操作的回應!
是對這件事,對自己的回應!
李想很少拿死亡做現代詩的主題,但這一次,少見的,眾人都能從他的詩詞中,讀出一股意味!
縱觀整件事,他做了什麼出格的事情嗎?
沒有啊!
是星雲獎咄咄逼人!
李想是用這首詩宣戰,向星雲獎宣戰——
你到底還要怎樣?!!
這首詩一出,徹底將這件事的輿論推向到了一個新的高度!
也引來了更多的人圍觀,只是這首詩每個字都認得,寫成一首詩,怎麼就不認得了呢?
事實證明,粉的偶像太過學霸也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