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東傳媒大學,文學社,自從指導老師龐風解讀了李想一系列的文學作品後,

他不僅在網上擁有了一大批粉絲,成為了明星老師,也讓文學社在華東傳媒大學聲譽日顯。

許多同學慕名加入文學社,今年的新社團招生,很大一部分新生申請加入問學生,都是因為李想。

對那些抱有文學夢的少年來說,加入文學社,跟龐風老師近距離接觸,聽他面對面講解李想文章的深沉涵義,是一件十分美好的事情。

所以今年的文學社,招生人數突破了往年,成為了華東傳媒大學人數規模最大的社團。

國慶節過後,大一的新生也開始逐漸適應了大學的生活,他們當然知道自家學長在短篇活動中大殺四方,正在創造歷史。

而這段時間,也是文學社舉辦活動最頻繁的時間,龐風老師隔三差五,便會展開研討會。剖析賽道作品,不少人聽得津津有味。

階梯教室裡,人擠人,人堆人,連過道上都坐著很多同學, 龐風端著保溫杯走到講臺上,開啟投影儀, 對眾人說道:

“今天我們賞析的是半個小時前, 你們的學長在短篇活動第七賽道釋出的作品, 它的名字叫做受戒。”

龐風說道:“給你們半個小時,你們仔細分析一下, 寫出一篇讀後感交給我。”

“文學社招新並不嚴格,但是對於你們這些大一的新生來說,我也想掂量掂量你們的水平到底是處於哪個區間, 我好講解的更透徹。”

龐風老師這麼一說,臺下的人烏泱烏泱趕忙拿出筆記本,點開短篇活動網站, 聚精會神的閱讀。

龐風靜靜的坐在講臺上,擰開保溫杯,吹拂著熱氣, 美美的喝了一口茶。

他並不屬於那種想在文壇揚名的人, 但是他熱愛文學, 所以他願意當這個指導老師。

龐風本以為將這個文學社維持原樣,便已經大不易了, 誰知在李想的帶領下,竟然掀起了一股文學熱潮。

文學社的地位也水漲船高, 而他作為文學社的指導老師, 多次受到了校領導的表彰, 既能幹自己想幹的事情,又能收穫讚譽,收穫掌聲, 何樂而不為呢?

對於目前的生活, 龐風簡直滿意的不能再滿意了。

【舅舅按照約定的日期又回了家,帶了一件他自己穿的和尚領的短衫, 叫明子娘改小一點, 給明子穿上。

明子穿了這件和尚短衫, 下身還是在家穿的紫花褲子,赤腳穿了一雙新布鞋, 跟他爹、他娘磕了一個頭, 就隨舅舅走了。

他上學時起了個學名,叫明海。舅舅說, 不用改了。於是“明海”就從學名變成了法名。

過了一個湖。好大一個湖。

穿過一個縣城。

縣城真熱鬧:官鹽店, 稅務局,肉鋪裡掛著成邊的豬, 一個驢子在磨芝麻,滿街都是小磨香油的香味,布店,賣茉莉粉、梳頭油的什麼齋,賣絨花的,賣絲線的,打把式賣膏藥的,吹糖人的,耍蛇的,……他什麼都想看看。

舅舅一勁地推他:“快走。快走。”

到了一個河邊,有一隻船在等著他們。

船上有一個五十來歲的瘦長瘦長的大伯,船頭蹲著一個跟明子差不多大的女孩子,在剝一個蓮蓬吃。

明子和舅舅坐到艙裡,船就開了。

明子聽見有人跟他說話,是那個女孩子。

“是你要到荸薺庵當和尚嗎?”

明子點點頭。

“當和尚要燒戒疤嘔。你不怕?”

明子不知道怎麼回答,就含含糊糊地搖了搖頭。

“你叫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