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人看著遠比內容還要多幾倍的長評字數,感到一陣咋舌。

【作協主席趙百里:奧楚蔑洛夫的性格特徵是對上謅媚,對下欺壓。

但他卻要裝出一副正義、公允的面孔,總想以美遮醜,因此往往醜態百出,令人發笑。

李想為了徹底剝下他的假面具,採用對比的方法,對他進行了無情的鞭撻。

奧楚蔑洛夫對“將軍”一家的諂媚和對“金飾匠”赫留金的蠻橫,形成了鮮明的對比,而這種對比又是透過對一條小狗的褒貶來體現的。

奧楚蔑洛夫為了取悅自己的主子,竟然連利用一條狗的機會都不肯放過,足見他的靈魂是多麼的齷齪。

從他對下屬、對百姓的語言中表現他的專橫跋扈、作威作福;

從他與達官貴人有關的人,甚至狗的語言中暴露他的阿談奉承、卑劣無恥;

從他汙穢的謾罵隨口噴出來揭開他貌若威嚴公正裡面的粗俗無聊。

同時,李想故意很少寫他的外貌神態,令人可以想象:此人在說出這一連串令人難以啟齒的語言時,竟然是臉不變色心不跳的常態,由此更突出了這一人物醜惡的嘴臉、卑劣的靈魂。

奧楚蔑洛夫在短短的幾分鐘內,經歷了五次變化。

見風使舵,阿諛奉承是奧楚蔑洛夫的基本特徵。

李想以善於適應周圍物體的顏色,很快地改變膚色的“《變色龍》”作比喻,起了畫龍點睛的作用。他巧妙的用五次“變色”,無情的嘲笑,辛辣的諷刺和徹底的揭穿了奧楚蔑洛夫在莊嚴公職掩蓋下的醜惡嘴臉——

如果狗主是普通百姓,那麼他嚴懲小狗,株連狗主,中飽私囊;

如果狗主是將軍或將軍哥哥,那麼他奉承拍馬,邀賞請功,威嚇百姓。

他的諂媚權責、欺壓百姓的反動本性是永遠不變的。

因此,當他不斷的自我否定時,他都那麼自然而迅速,不知人間還有羞恥事……】

作協主席針對《變色龍》中出現的角色,進行分析,文章字數多達五千字。

而這不是最誇張的,國家圖書館館長計立群,在看到《變色龍》後,便第一時間伏案提筆,經過幾個小時的奮戰,深扒《變色龍》的變化過程,為眾人做了深入淺出的解讀——

【國家圖書館館長計立群:這篇《變色龍》只用了區區一千五百字,便將奧楚蔑洛夫這隻變色龍刻畫的入木三分。

我見獵心喜,淺談一下這篇作品裡,奧楚蔑洛夫的前後態度變化吧。

態度變化:

第一次判定(6—8段):弄死狗,罰狗的主人。作出判定的根據不知是“誰家的狗”。

第二次判定(9—13段):狗是無辜的;原告是“敲竹槓”。作出判定的根據——有人說“這好像”是“將軍家的狗”。

第三次判定(14—17段):狗是“下賤胚子”;“原告”是受了害,要教訓狗的主人。作出判定的根據—巡警說“這不是將軍家裡的狗”。

第四次判定是(18—20段):稱是嬌貴的動物,用自己的名義派人把狗送到將軍家去;“原告”受斥責。作出判定的根據—有人說:“沒錯兒,將軍家的狗。”

第五次判定(21—23段):“這是條野狗”,“弄死算了”。作出判定的根據—將軍家的廚師說“我們那兒從來沒有這樣的狗”。

第六次判定(24—27段):小狗“怪伶俐的”,咬人咬得好,“好一條小狗”。作出判定的根據—廚師說“這是將軍哥哥家的狗”。

奧楚蔑洛夫在短短的幾分鐘內,經歷了五次變化,而對狗的稱呼及態度就變了整整六次。

善變是奧楚蔑洛夫的性格特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