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開始的時候很多錢鋪並不是單純做銀錢兌換生意,他們同時也經營其他行業,比如有的自己是賣煤炭,同時經營銀錢兌換生意,有的乾脆是做鞋匠的,還有的則是做布店的,有的則是兼營著糧食生意。

一直到明末,錢莊才逐漸變成一種獨立經營的金融組織,不僅經營銀錢的兌換還負責辦理放款,提供專門簽發的憑證,為取款提供便利,並且在不同的城市之間開展了匯兌業務,開始發行具有鈔票性質的信用流通貨幣。

除了這些規模大小不同的兌換錢幣的店鋪之外,各個地方逐漸出現了行會組織。

聽了朱弘棟的講述,盛王贊感覺非常驚訝,他沒想到太子殿下居然如此熟悉商業上的事情,甚至比他這個標準的商人都還要熟悉。

盛王贊感覺非常的不可思議,太子殿下一直以來都生活在深宮之中,屬於一個標準的閒散王爺,哪裡來的那麼多知識,居然能夠如此清晰的瞭解整個商業銀行方面的所有知識,甚至對相關的企業都一清二楚。

盛王贊心中不由得產生各種各樣的想法,不明白太子殿下腦海中的那麼多知識來自於哪裡,他甚至懷疑太子殿下如此多的知識難道是來自於天授不成。

朱弘棟壓根不管盛王贊腦中有什麼胡思亂想,直接非常明確的給盛王贊交代了任務,朱弘棟要求盛王贊儘快在他的控制範圍內,組織力量,進行發行貨幣以及遠距離匯兌的準備工作。

因為現在屬於戰爭期間,商人們行走在各地並不安全,尤其需要進行大宗交易的時候,這些商人必須要隨身攜帶大量的貴金屬,這種行為本身就非常危險,這些商人隨身攜帶大量的貴金屬,一旦被其他人發現非常容易造成人身危險,非常容易面臨各式各樣的人身危險。

這種事情會嚴重阻礙商業的正常發展,嚴重阻礙商業秩序的正常進行。

所以遠距離匯兌業務必須儘快展開,儘快幫助商人提供大宗商品交易的便利。

即便是朱弘棟已經控制了廣大地域,並且開始嘗試恢復各地的社會秩序,但即便如此,遠距離匯兌業務仍然具備相當的價值,因為遠距離匯兌業務,就好像商業發展的加油機一樣,完全可以讓商業發展插上一雙翅膀快速騰飛起來。

盛王贊經過朱弘棟的講述終於明白整個銀行業發展的重要意義,立刻非常高興的答應下來。

朱弘棟立刻交代盛王贊儘快與軍械廠的張天倫聯絡,要求張天倫幫助盛王贊鑄造貨幣。

貨幣同樣是商業發展的助推劑,可以很好的幫助商業獲得快速發展的條件。

現在大明朝境內主要的貨幣手段還是使用白銀和銅錢兒,其中白銀交易並不方便。

現在大明朝境內的眾多商人和百姓,他們在使用白銀的時候,必須要將白銀不斷的切割分割,並且隨身帶上一把秤,稱量白銀的重量。

並且對於很多商人來說他們在交易的同時不僅要看白銀的重量,還需要看白銀的質量,他們需要認真辨別白銀中的銀含量,防止有人向白銀中摻進其他金屬,如果出現這種情況,他們就會吃虧。

所以每一個商人如果要想好好做生意的話,首先第一件事情就要學會辨認各種不同顏色的白銀,分辨其中雜質的含量,然後給出準確的估價。

對於這些商人來說,這項技能壓根就別想短時間內能夠掌握,必須有十幾二十年的經驗,才能在一眼之間就分辨出那些被切割成一塊又一塊的散碎銀子裡邊的銀含量,這種事情壓根就不是普通的夥計能夠勝任的。

所以對於這些商人來說,白銀的使用成為商業發展的一個巨大的阻礙,因為白銀辨別這種能力本身就需要長時間的經驗積累,根本就別想快速培訓出來。

正是因為這種白銀分辨的困難,所以讓很多商業行為很難快速進行。

朱弘棟要求盛王贊儘快發行貨幣,其中一個關鍵的想法就是為商業發展掃平道路。

朱弘棟喊來張天倫,當著盛王讚的面給張天倫佈置任務。

朱弘棟要求張天倫立刻準備研發合適的貨幣,其中關鍵是銀元。

鑄造一元面額的銀元,這種銀元會有半兩重,兩塊銀元正好是一兩重。

同時鑄造二角和一角的銀元,這些銀元會相對小一些,會變得更薄。

而在銀元之下,則開始製造銅元,銅元的面額是分,在分之下則有厘。

相當於一元銀元可以兌換一千厘的銅元,按照這種千進位制,足夠社會生活日常交易所需了。

除了銀元和銅元之外,在這兩種貨幣之上還有金幣,實際上對於銀元來說,它的面額已經足夠大了,因為現在市面上很少有什麼東西需要用到半兩銀子以上的貨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