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7章 眼光和氣魄不足(第2/2頁)
章節報錯
但是這些話從崇禎朝的內閣大學士口中說出來,哪怕這事兒聽著如此的離奇,仍然讓人不能不相信。
這些事兒算得上是國朝秘史,沒有一定級別的人,壓根兒很難得知其中的細節,也無法獲知事情發展的全貌。
傅冠見大家都聽得認真,索性放下筆來,認認真真的講述起來。
“微臣曾經仔細思考過,當時李自成進北京,無論他自己的主力,還是他派遣的偏師,所到之處基本都是望風而降。”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
“微臣認為,當時朝廷上的主要大臣,實際上都已經意識到,大廈將傾,改朝換代之時已經到了。”
“所以李自成進北京才會如此輕鬆,因為大家都爭相向新主投靠。”
“此事恐怕已經在朝野上下形成一種默契和共識,當時估計只有我們的崇禎陛下沒有感覺到這一點。”
“所以李自成進北京,幾乎是全城歡呼,被迎接進去的。”
“微臣曾經大致計算過,北京失陷之後,就微臣所知,全國各地為崇禎陛下是殉難守節的人,加起來只有二十餘人。”
“說明當時人心已經都在李自成身上,大家都認為這是又一次改朝換代。”
“所以在李自成進了北京之後,河北、山東、河南、山西、陝西等地幾乎是望風而降,傳檄而定。”
“本來天下大事也許就此定音,只是沒想到李自成眼光有限,氣魄不足,即便是進了北京城以後,仍然沒有當自己是皇帝,仍然當自己是一個流寇。”
“李自成進了北京之後,並沒有及時轉變政策,而是繼續沿用原先流寇時期的思路,大肆拷餉,並且拷餉並不只是侷限在北京,而是在李自成統治區內廣泛進行。”
“全國各地計程車紳,本來興高采烈的慶祝新朝的誕生,結果沒想到自己首先成為新朝待宰的羔羊,頓時大失所望。”
朱弘棟明白傅冠講這番話的意思了,他若有所思,同時聯想起後金入關之後的政策。
“李自成政策上犯了巨大錯誤,軍事上同樣如此,當時他的重兵壓根兒就沒在北京,北京這邊只有十萬人左右的部隊,同時接收的崇禎朝各路降兵,壓根沒有進行整編,直接加官進爵原職留用。”
“所以後來吳三桂引清軍入關之後,這些崇禎朝的降將紛紛背叛,李自成的軍隊才會根本組織不起抵抗,一敗塗地。”
“李自成失了天下士紳之心,所以他被清軍打敗之後,各地群起蜂湧,全都在殺賊復明。”
“而清軍當時政策就很開明,大量吸納明朝的降將和降官,基本上全都是原職留用,甚至加官任用。”
“所以清朝的進展就很快,只用了半年不到的時間,就將統治區擴充套件到長江之南。”
“如果不是清朝倒行逆施,搞圈地、投衝、逃人、剃髮易服,也許現在,清朝已經坐穩了江山。”
傅冠的話說得意味深長,在最後衝著朱弘棟說道。
“殿下,殷鑑不遠,我們切不可重蹈覆轍。”
朱弘棟鄭重的點點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