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弘都明白了,看來後世能夠實現一年兩熟,是建立在大量的農藥化肥,以及優選育種的前提下。

沒有對應配一套的農業產業鏈,是很難在江南實現一年兩熟水稻的。

“如果有牛呢?”

“如果有牛至少可以多種一倍的田地。”

朱弘棟大致明白了,隨後他又問道。

“那如果種桑樹或者種棉花呢?”

這時候一個地主答道。

“俗話講一桑二稻,種一畝桑樹耗費的精力,至少可以種兩畝水稻,所以一戶農民如果全部種桑樹的話,估計只能種五畝左右。”

“一個女人最多也就能養八到十五筐的蠶,每八筐蠶需要一畝的桑樹,所以一家人最好的辦法,是種七八畝水稻,然後種一畝桑樹,女人養八筐蠶。”

“那如果種的是棉花呢?”

“棉花需要輪作,兩年棉花一年稻,一戶人家通常會種植六畝棉花,三畝水稻,每一份田地種兩年棉花,再種一年水稻。”

朱弘棟大概明白了,將這些農民和地主打發走,隨後將目光轉向傅冠。

“元甫,統計一下太平府、應天府、鎮江府這三個府的無地農民,組織他們前往蘇松常三府。同時發文前往浙江,要求他們組織無地農民,送到三府。全部按照一丁十畝的標準分配王田。”

傅冠趕緊開始起草公文。

朱弘棟隨後寫了一份公文,要求軍械廠和火藥廠立刻搬遷到太平府的當塗縣,要求他們在後世馬鞍山的位置,建設全新的廠區。

朱弘棟寫完之後,立刻招來一個親衛,讓他馬上把公文發往金華。

朱弘棟這邊忙忙碌碌到時候,杭州府的魯王朝廷得知世子殿下已經打通了京杭大運河,光復了蘇松常三府。

經過短暫的商議,壓根沒怎麼猶豫,立刻決定再次啟程,整個朝廷立刻前往應天府,恢復南都,祭拜孝陵。

就在他們將要啟行的時候,二王子朱弘枬,終於帶著再次縮水的小隊伍,搭乘臨時徵集的民間船隻來到了杭州。

到了杭州,得知魯王殿下正好在杭州,朱弘枬像是終於找到主心骨一樣,一溜煙兒的衝進王宮。

“父王!兒臣可想死你了。”

魯王見到自家的兒子,露出慈愛的笑容。

“王兒,你不是出征了嗎?怎麼出現在這裡?”

朱弘枬沮喪的說道。

“兒臣帶著軍隊從金華去義烏,又從義烏到紹興,再從紹興到杭州,這一路上幾乎追著個六弟的屁股走,一路走一路撲空,無論到了哪裡都發現六弟總會先我一步,把前面的路趟平了。”

魯王聽了哈哈大笑。

“你六弟是天生的將種,你就不要與他比了。”

朱弘枬非常不甘心。

“父王,我組建軍隊以來,儀仗都還沒打呢,連個小試身手的機會都沒有,沒準兒我也是天生將種呢!”

魯王慈愛的摸一摸二王子的頭。

“有你六弟出現,我已經是喜出望外了,不敢奢求更多,你還是安心的在後邊當你的富貴王爺吧。”

朱弘枬聽魯王的意思,明顯是想讓他放棄,他當時就急了。

“父王,我可是長兄,怎麼能眼看著六弟在前面奔波,自己在後面坐享其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