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6章 天下雄城(第2/2頁)
章節報錯
朱弘棟將桌子上的賬冊向前一推,指著賬冊對全忠說道。
“鎮江府庫存有將近三百萬石糧食,一百五十萬兩白銀,這些都交給你的後勤營掌管,你立刻派人接管鎮江府的所有倉庫。”
全忠一聽這話高興壞了,本來他正為新軍每個月要吃掉將近一萬兩白銀的肉食犯愁,沒想到剛剛打下鎮江就有了一大筆進項,這麼多的糧食和白銀,足夠新軍吃上一二十年的。
再想想王爺馬上要去打應天府,應天府那裡肯定收穫也少不了,這樣新軍的糧餉就再也不缺了。
“王爺放心,我這就安排人去做,保證一兩白銀一粒糧食都不會丟失!”
…………
第二天一早,朱弘棟早早起床,吃過早飯之後,立刻帶領全軍再次踏上征程。
這次再啟程的時候,第四團已經被留在鎮江鎮守,前進的只剩下三個團,即便如此全軍仍然有一萬八千餘人。
經過昨天的打擊,清軍的水師徹底潰散,這次朱弘棟帶領船隊再次進入長江的時候,江面上乾乾淨淨,再也看不到清軍水師的蹤影。
也不知道殘餘的那些清軍水師,到底跑到哪兒去了,會不會被清軍將領重新收攏起來,再次給船隊造成麻煩,這就完全無從知道了。
船隊背靠朝陽向西行駛,走過幾字的上面一橫,在下午時分抵達了八卦洲,遠遠的看到了應天府城牆。
朱弘棟將船隊停泊在八卦洲,將船隊裡的主要軍官聚集起來,統一開一場攻城前的軍事會議。
應天府曾經是大明朝的都城,並且又是太祖朱元璋和皇后合葬的孝陵所在地,所以應天府的情況很多人都清楚,壓根不必專門找人去詢問。
朱弘棟拿出一副應天府的大地圖,指著應天府給手下的軍官阻擊普及常識,畢竟他手下的這些軍官很多人以前都是大頭兵或者小軍官,對應天府壓根沒有足夠的認識。
“應天府是天下有數的雄城,總共動用了將近三十萬民夫,花費了三十年時間,才建成了這座應天府。”
“應天府總共是由四座城互相巢狀而成,最外邊的是外郭城,全長一百二十里,高三丈寬兩丈有餘。”
“外郭城內則是京城,京城全長七十餘里,高五丈寬五到六丈。”
“再裡面則是皇城,皇城全長二十里,高三丈五,寬兩丈五。”
“最裡面則是宮城,宮城全長七里,高三丈五,寬兩丈五。”
聽著朱弘棟的介紹,在座的很多軍官不由得張大了嘴巴。
大家完全沒想到,大明朝的應天府居然如此龐大,一百二十里長的城牆,一個人哪怕騎著馬繞城跑一圈,恐怕也得一天的時間。
朱弘棟對此毫不意外,南京城實際上比北京城更龐大,建築規模也更大,各種設施更加完備,單從城市的承載能力來看,南京作為都城要比北京更加優秀。
如果不考慮來自於北方遊牧民族威脅的話,南京城更適合做都城。
因為明朝這個時期,正好是大航海時代開啟的時候,將南京城作為都城,更有利於整個國家走向海洋。
而北京城作為都城,會讓整個國家傾向於陸地,不利於大航海時代的開拓進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