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浙江和南直隸佔據了天下稅賦的三分之一,尤其浙江和長江南岸更是稅賦大戶。

只是沒想到僅僅鎮江,稅賦就這麼多,已經比金華還要多了。

不過想也知道,金華還是地處內陸,算不上很發達的州府,而這鎮江剛好在長江邊上,長江水道的中心,守著京杭大運河,稅賦高也很正常。

朱弘棟正想著,就聽那錢糧師爺繼續說道。

“這只是鎮江府府庫裡的錢糧,如果說鎮江地面上的錢糧,那就多了去了。”

“在這鎮江港,以及鎮江港旁邊的大倉裡,儲存著差不多二百七十萬石糧食,以及一百餘萬兩白銀。”

朱弘棟聽了這個數字非常震驚,他沒想到鎮江這裡居然儲存著這麼多東西。

按照大明朝的稅賦水平,相當於鎮江這裡儲存著全天下十分之一的稅賦。

不過如果換個角度想也許就可以明白。

江南,尤其是浙江和南直隸一帶,貢獻了全天下三分之一的稅賦,鎮江這裡只有十分之一,其實已經算少的了。

如果清軍能夠統一江南,到了徵稅季節,匯聚在鎮江的錢糧絕對要多很多。

朱弘棟大致明白鎮江府擁有的錢糧,隨後又問了幾個問題,揮揮手讓這錢糧師爺退了出去。

朱弘棟隨即對身邊的李富貴說道。

“去把全忠給我找來。”

李富貴答應一聲轉身走出船艙,這時朱弘棟望向杜學紳。

“鎮江城有如此多的錢糧,本王絕不會輕易放棄,這些錢糧都是咱們新軍發展的動力,我希望你再次鎮守鎮江,截斷清軍的漕運,能不能做到!”

杜學紳不想答應,因為他真不想漏過收復應天府的戰鬥,那可是大明朝的南都,收復都城的功勞,可是能夠支撐一輩子的功績。

以後但凡有什麼升職機會,論起曾經的功績,收復南都都可以被拎出來說上一說。

想雖然這樣想,但是杜學紳抬起頭,對上朱弘棟的眼睛,莫名的所有反駁的勇氣突然消失不見,拒絕的話到嘴邊就鬼使神差的變成另外一個樣。

“末將遵命!”

“報告!”

一聲大喊從船艙門外傳來。

“進來!”

全忠大步走進船艙,衝著朱弘棟行了一個闆闆正正的軍禮。

朱弘棟打量全忠一眼,發現現在的全忠身上的長隨味道正在逐漸淡去,軍人的氣質越來越濃,看來這段時間經過新軍的薰陶,全忠正在由一個王府長隨,向合格的軍人轉變。

朱弘棟非常滿意這種轉變,一個長隨並不缺,只要他需要,跟魯王開口,隨時可以要過來十個八個長隨。

但是想要培養一個合格的軍官,可就費勁了,沒有一段時間的薰陶和培養,壓根兒就別想培育出能夠讓朱弘棟滿意的近代軍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