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朗機炮是防守稜堡的利器,可以在極短時間內傾瀉大量彈丸,給敵人以重大殺傷,瞬間摧毀敵人進攻的意志。

五千杆剛剛新造出來的火槍,全部被髮往嚴州府。

這樣依靠稜堡,這五千杆新式火槍,完全可以給清軍造成巨大殺傷。稜堡這種地形,正好在滑膛魯密銃的最佳殺傷範圍內。

…………

第二天一早,朱弘棟正在照常安排日常工作,突然來了一個宦官通知他參加朝議。

朱弘棟非常詫異,在路上就問那宦官。

“這位公公,父王讓我參加朝議,具體所為何事?”

“六王子,奴婢也不知曉具體情況,只知道應該是軍議,八成因為是軍議才請六王子參加的吧。”

朱弘棟心中大致有譜了,只是不知道這次是因為清軍有了動向?從其他方面有訊息傳來?

朱弘棟心中猜測著各種可能,邁進府衙大堂,就見大堂裡氣氛凝重緊張,又莫名的有種悲傷之感。

朱弘棟向魯王行禮,隨後被魯王示意就站在魯王桌案的旁邊。

這時就聽魯王說道。

“此次王之仁將軍殉難,主要原因就在於黃斌卿。”

“可憐王將軍沒有死於敵人之手,沒有戰死在沙場上,卻死在小人之手,死在自己人手中,可悲可嘆可恨!”

“本王絕不能接受王將軍報國不成,反而死在小人之手。”

“孤誓殺黃斌卿!”

“以黃斌卿的人頭,祭奠王將軍在天之靈,祭奠王將軍殉難的全家九十三口人!”

“眾位愛卿,現在誰能給我出個好主意?咱們有什麼好辦法,可以殺了黃斌卿給王將軍報仇?”

魯王在大堂上高聲叫嚷,聲嘶力竭,怒髮衝冠,睚眥欲裂,可見真的是怒極了。

朱弘棟剛來,壓根兒不瞭解情況,便杵在書案旁邊,靜聽朝臣的議論。

很快朱弘棟大致搞明白事情的來龍去脈。

王之仁是魯王這邊的水軍統領,黃斌卿則是隆武那邊的水軍統領。

兩個人的官職各不相同,但職責大致相當。

魯王這邊是王之仁統管所有水軍事務,而隆武那邊黃斌卿其實只能管理自己手下的水軍,人還不多,只有幾百人的樣子。

隆武一向與鄭芝龍不和,因為被鄭芝龍架空,鄭芝龍又不配合隆武北伐的想法,兩人鬧得越來越僵。

最後發展到,隆武以御駕親征的方式獨走,徹底離開鄭芝龍。

鄭芝龍本身也沒有曹操的膽量,同時又對大明朝失去了信心,心理上已經傾向於清朝,所以對隆武的出走採取一種放任的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