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章 歷史是相似的(第1/2頁)
章節報錯
在這種情況下,黃斌卿的水軍更是別想得到鄭芝龍的支援,所以黃斌卿佔據舟山之後,一直在拼命的擴充實力。
就在這種情況下,魯王被博洛打敗,遭受了一次紹興之敗。
魯王原計劃從陸路撤往台州,從台州前往舟山,只不過中間朱弘棟突然冒起,把魯王帶到了金華。
而王之仁當時並不知道魯王中途改了方向,仍然按照原計劃率軍前往舟山。
此時王之仁帶領著一百多艘船,船上滿載著淄重,這些都是魯王再次起家的本錢。
到了舟山之後,王之仁得到黃斌卿的熱情款待,黃斌卿信誓旦旦的答應王之仁,要與他一同反攻杭州。
結果在船上黃斌卿突然發難,將王之仁的船隻大部分搶走。
本來監國魯王朝廷剛剛遭受清軍的攻擊,經歷了一次大敗,身後的友軍還趁機捅刀子,這讓王之仁恨之入骨,卻又對復明的大業徹底失去了信心。
王之仁的信心不是突然失去的,本來王之仁已經投降清軍,後來清軍釋出了剃髮令,各處民眾奮起反抗,浙江很多地方民眾主動站出來驅逐了清軍的官吏。
就是在這種情況下,王之仁受周圍的義軍影響決定起事抗清。
起事之後,王之仁與方國安先後兩次進攻杭州,全都以失敗告終,方國安甚至在杭州城下丟掉了自己兒子的性命。
估計也就是因為這兩次失敗,讓方國安失去了信心,為以後背叛埋一下了禍根。
連續兩次失敗讓監國魯王朝廷徹底失去了進攻的動力,從魯王以下文恬武嬉朝政混亂,估計這種情況對於王之仁打擊不小。
隨後又發生紹興大敗,失敗是情有可原的,畢竟明軍從北京一路敗退過長江,敗退過錢塘江,王之仁應該對明軍再次敗退有心理準備。
但是這次紹興大敗尤其令人氣憤,因為方國安手握十萬大軍,壓根沒有進行抵抗,直接望風而逃,全軍大潰,把好好的浙江抗清大局一次葬送。
很可能是因為這一連串的打擊,讓王之仁徹底對抗清復明失去了信心。
王之仁將家屬乘坐的大船親自鑿沉,全家老少九十三口全部溺海而亡。
隨後王之仁只留下一條大船,大張旗鼓,直駛吳淞江口。
當地清軍以為他是前來投降的明朝高官,迎接款待,將其送到松江府。
吳淞總兵不敢怠慢,立即又將他送到南京。
王之仁穿蟒衣,乘大轎,氣宇軒昂,直入南都。
王之仁隨後見到了早已投降清朝,被任命為招撫江南大學士的洪承疇。
王之仁慷慨陳詞,說自己是“前朝大帥,國亡當死,恐葬於鯨鯢,身死不明,後世青史無所徵信,故來投見,欲死於明處耳。”
洪承疇一開始以己度人,還以為王之仁只是效法自己松山故智,作秀而已,於是以禮相待,婉言勸他剃髮投降。
王之仁斷然拒絕,大罵洪承疇“反面事仇,先帝贈若官,立廟祠若、祭若,蔭若子;若背義亡恩,操戈入室,平夷我陵寢,焚燬我宗廟,若通天之罪,過李陵、衛律遠矣”。
洪承疇又羞又愧,無地自容,下令將他殺害。
王之仁死前留下絕命詩:
黃沙白浪起狂飈,力盡錢塘志未消。
半世功名垂馬革,全家骨肉付江潮。
詩題四壁生如在,大笑秋空死亦驕。
三百年來文字重,祗今惟有霍嫖姚。
王之仁的死令人唏噓,尤其令人痛恨,因為可以說他是死於自己人背後捅刀子。
再加上魯王朝廷與隆武朝廷一直以來的糾紛,這次更是讓魯王怒不可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