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 這個方法沒準能行(第2/2頁)
章節報錯
可是在朱弘棟的話馬上要出口的時候,他腦子一個警醒,生生把到了嘴邊的話嚥了回去。
朱弘棟重新將張天倫的提議仔細回想了一遍,發現自己差點犯了經驗主義錯誤。
後世的鍊鋼廠主要用焦炭,估計關鍵原因還是在熱值和成本上。
因為後世的煤炭價格遠遠低於木炭價格,並且後世有了完善的脫硫脫磷工藝,完全不在乎焦炭的那點兒負面影響。
但是放到現在這個時代,放到明末,想給焦炭脫硫脫磷幾乎是不可實現的,只能想辦法在硫和磷滲入到鋼鐵內部之後,再透過造渣的方式,將這些雜質在想法除掉。
就是說在明朝末年,想要製造出好鋼,想方設法摒棄掉焦炭,反而是一條捷徑。
那麼問題又回來了,用木炭,用這種低熱值燃料,能不能實現一千六百度的爐溫。
朱弘棟仔細考慮了半天,給出一個不太確定的答案。
“張大匠,這個事兒我也沒辦法給你準確答案,我覺得如果熱交換室的熱量交換效率高,並且保溫效果做得好,是有可能用木炭實現鍊鋼的爐溫的。”
“比方說,現在的木炭能夠實現一千一百度的爐溫,那麼如果我們建造兩個爐子,一個爐子為平爐提供火焰,而另外一個爐子只給第一個爐子提供熱量。”
“比如我們鼓風機吹進去的空氣,先經過第一個爐子,被加熱到一千一百攝氏度,這個溫度的空氣再通入第二個爐子,經過第二個爐子的進一步加熱,理論上應該是可以達到一千六百攝氏度。”
“如果兩個爐子不夠,我們完全可以加第三個甚至第四個爐子,讓鼓風機投入的新鮮空氣,比充分加熱到高溫,這樣我們就可以利用這種臺階式的方式,實現我們想要的爐溫。”
張天倫聽了朱弘棟的話不由得眼睛一亮,立刻閉上眼睛,在腦中推演王爺所說的結構。
這時就聽朱弘棟再次補充道,既然現在已經能夠小批次的製造鋼,也許可以用鋼打造熱交換室的通風管道。
金屬的熱傳導速度是非常高的,並且鋼的熔點也高,應該能夠更好的實現熱交換。
張天倫在腦海中快速的推演,越想越覺得王爺的這個提議實現的可能性很大。
想著想著,張天倫按捺不住,站起身來轉頭就走,迫不及待的想要實驗一下王爺的題。
朱弘棟被張天倫搞得哭笑不得,行動力要不要這麼強呀!
朱弘棟趕緊喊住張天倫。
“張大匠!張大匠!”
“天都要黑了,你難道打算連夜趕工不成?”
張天倫這才回過神來,抬頭看看天色,不得不一臉惋惜的回到座位。
“唉……王爺這個法子沒準真的行,真想現在就試試!”
朱弘棟有些好笑,又有些佩服這種全身心投入到某件事情上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