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製造的槍托是這個樣子的自來火銃,但是速度要快,我希望最遲在三個月後,至少能造出八千杆這種火槍。”

張天倫被朱弘棟說出的數字嚇了一跳。

“王爺,八千杆實在太多了,小臣就是長出十八隻手,也做不出來這麼多火槍呀!”

朱弘棟立刻糾正對方的說法。

“我不是讓你造,你負責成立一個工廠,專門製造這種自來火銃的工廠。”

聽了朱弘棟的話,張天倫仍然苦著一張臉。

“王爺,就算成立這個火槍工廠,也造不出來這麼多火槍呀。萬曆三十年,朝廷曾經督造過一萬杆魯密銃,那是北京和南京兩大軍器監,調集周邊匠戶,一同製作,也足足製造了一年,才算完成任務。”

“現在王爺要三個月製造八千杆,還不是魯密銃,而是結構更復雜的自來火銃,小臣無論如何也實現不了呀。”

朱弘動聽了張天倫的抱怨絲毫不為所動。

“通常意義上的火槍工廠當然實現不了,但是你可以想辦法設計流水線,實在不行上水利機械。”

“流水線?”

一個陌生的詞語讓張天倫一頭霧水。

朱弘棟為張天倫詳細解釋。

“這流水線,就是將這個自來火銃所有的加工步驟劃分成若干道工序。”

“假設說將自來火銃的整個生產過程劃分成四十道工序。比如製造著槍托,就可以分成三到五個工序,由工匠負責將原木切成合適大小的木塊,有工匠將木塊加工出大致的槍托的形狀,然後下一個工匠在槍托上打孔挖槽,再下一個工匠則負責槍托的打磨拋光,再下一個工匠則負責上漆。”

“以此類推,將火槍的所有零件,都分解成這種簡單工作的工序。”

“每一個工匠,只需要負責其中一個環節,負責其中一個工序,他只要不停的重複同一個工作就行了。”

“這樣,一個工匠可以在極短的時間內熟悉他的工作,並且越做越好。”

“當所有的零件都被生產出來之後,再送進一個組裝車間,將這些零件組裝起來。”

“這就是我所說的,一個完整的流水線。”

張天倫聽了恍然大悟。

“王爺,您說的這是先秦時候造兵器的法子呀!”

呃!

朱弘棟發現真不能小看古人,居然在兩千年前,秦朝的時候就已經開始用流水線來生產兵器了。

張天倫仔細琢磨一下,臉上帶上了某種躍躍欲試。

“王爺,您說的這個法子沒準真的能成,咱可以試一下,就是咱從來沒做過怕耽誤王爺的大事。”

“沒關係,我可以跟你一起建造這個工廠,中間有什麼需要或者有什麼問題要解決,我隨時幫你解決。”

張天倫聽了大喜。

“如此,那麼小臣定然盡力幫助王爺建起這個火槍工廠。”

朱弘棟就沒有那麼樂觀,他知道從無到有建設一個流水線火槍工廠,中間要有無數的難題要克服,還要趕在清兵南下之前把火槍生產出來,這個更讓難度增加了無數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