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丁典(第1/2頁)
章節報錯
長江從三峽奔瀉下來,三鬥坪的江水急如奔馬。只一霎眼間,那老者自然是無影無蹤了。戚長髮還是不肯死心,跳到船上,拔了竹篙,在江中亂撈一陣。
梅念笙總算沒有笨蛋到家,他跳入江中後,鑽入船底,用大力鷹爪手法鉤住船底,凝住了呼吸,待敵人退走後這才出來。
丁典是個老實人,忙將他扶入船中。
之後,丁典沒有問東問西,更不曾搜身搜身什麼的。
見他氣息奄奄,話也說不出來了。
丁典立刻命船家立即開船,溯江而上,迴向三峽。在路上丁典只有盡力而為,甚麼也不問他,一路上買了好酒好肉服侍。
這麼治了三天,梅念笙總算是試探結束,問起了丁典的姓名。兩人對答完畢後,梅念笙苦笑道:‘很好!很好!’從懷中取出一個油紙包來交給了丁典。
那自然就是連城訣和神照經了。
當時梅念笙說道:‘我在這世上的親人,就這麼三個徒兒。他們想奪我一部劍譜,不惜行刺師父,嘿嘿,乖徒兒。這部劍譜是給他們奪去了,可是沒有劍訣,那又有甚麼用?連城劍法雖然神奇,又怎及得上神照功了?這部神照經,我送了給你,好好的練罷。此經若然練成,威力奇大,千萬不可誤傳匪人。”
“梅念笙說了這番話後,沒捱上兩個時辰便死了。當時丁典還年輕,沒讀過偵探小說,不知道啥叫悶聲發大財。
丁典在巫峽的江邊安葬了梅念笙。甚至還傻乎乎的在墓前立了一塊碑,寫上‘兩湖大俠梅先生念笙之墓’。
他雖然還知道一點常識,沒有寫明落款。卻有人從這石碑的線索,追查石匠、船伕,查到這碑是丁典立的,梅念笙是他葬的。尤其是他還知道這屍體名叫梅念笙,顯然當時梅念笙還沒死。
那麼那麼梅老先生身上所懷的東西會在哪兒呢?不用問,十之八九是落入了安葬人手中。
沒過三個月,就有一個江湖豪客尋到丁典家中來。來人禮貌周到,說話吞吞吐吐的不著邊際,後來終於吐露了來意,他說有一張大寶藏的地圖,是在梅老先生手中,這時想必為我所得,請我取出來,大家參詳參詳,如果找到了寶藏,我得七成,他得三成。
丁典不知道‘連城訣’,那幾個數字是開啟寶藏的線索。雙方自然談不攏,那人怏怏而去。過不了三天,半夜裡便摸到丁典家裡來。
雙方動手,那傢伙當偵探厲害,動手卻是弱逼。幾招後,他肩頭帶了彩,知難而退。
風聲一洩漏,那些貪婪的傢伙就如糞坑裡的蛆蟲絡繹不絕,來訪的人越來越多,到得最後,連萬震山也來了。
丁典在荊門老家耽不下去,只有一走了之,隱姓埋名,走得遠遠地,直到關外牧場去幹買賣牲口的勾當。
這麼過得五六年,他再也聽不到甚麼風聲了,心中記掛著老家,便改了裝,回到荊門來瞧瞧。哪知老屋早給人燒成了一片白地。
老家被燒成白地,這傢伙就到處流浪,到了漢口。他盤纏用盡,就向藥材店出賣從關外帶來的老山人參。
藥材店主人倒是個風雅人,做完了生意,大賺了一筆錢,順便邀我去看漢口出名的菊花會。菊花展在全國各地都有舉辦,漢口的名氣不小。
那一次菊花會中名貴的品種倒真不少,嗯,黃/菊有都勝、金芍藥、黃鶴翎、報君知、御袍黃、金孔雀、側金盞、鶯羽黃。白菊有月下白、玉牡丹、玉寶相、玉玲瓏、一團雪、貂蟬拜月、太液蓮。紫菊有碧江霞、雙飛燕、翦霞綃、紫玉蓮、紫霞杯、瑪瑙盤、紫羅繖。紅菊有美人紅、海雲紅、醉貴妃、繡芙蓉、胭脂香、錦荔枝、鶴頂紅。淡紅色的有佛見笑、紅粉團、桃花菊、西施粉、勝緋桃、玉樓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