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是換成“五丈”,每層高丈餘,倒是和後世樓房層高類似,頗為合理。

想到此處,張順不由開口問道:“不知‘深一丈四’和‘入水五丈’,各自指的是什麼?”

“深一丈四,封舟‘水蛇’以下深度也!”張子舟連忙應道,“入水五丈,乃是指‘水蛇’以上高度也!

“哦?何謂‘水蛇’?”張順聽了,愈發不明白。

“所謂‘水蛇’,即是指封舟兩側劃線。待其載上人物,使其與水面相合也!”張子舟解釋道。

“哦,原來是吃水線啊!”張順沉吟了片刻,頓時明白了過來。

原來明人所說“深”多少丈,卻與後世“船深”並不是一個概念。

後世船深,乃是指從船底龍骨至主甲板的高度;而這個時代的船深卻是指常載吃水線。

如果換算為後世概念,原來的福船形制封舟,應當“深”兩丈有餘,這樣每層高度大概在一米五六左右。

而張子舟新建封舟,從吃水線往上高五丈。

如果去掉封舟船艄設定的兩層黃屋,再加上“水蛇”一下的高度,約莫在四五丈之間。

相對於較“淺”的中式帆船來說,確實是一個巨大的進步。

當然,這些還不是最關鍵之處,最關鍵之處是這種封舟上下設定了“五層”。

如果除卻了壓艙和甲板以上建築,這妥妥的是一艘三層甲板戰艦,而且是全炮甲板。

想到此處,張順不由激動了起來,連忙開口問道:“若是據此改裝,能否改裝成一艘三層甲板戰艦?”

“啊?”那張子舟本來還以為張順要新造封舟,哪裡想得到他居然是想改成戰艦。

不過,好在此事也有成例。

隆慶初年,為了應對越來越猖狂的倭寇,就曾按照李總兵建議,一口氣造了二十四艘封舟作為戰艦。

想到此處,那張子舟不由思索了半晌,這才應道:“此夾板,非彼夾板。殿下若想改為戰艦,非得大改不成!”

“這是為何?”張順心下里好奇,不由追問道。

“我之封舟固然採用遠西龍骨、肋板,並分上下五層,其實兩者夾板並不相同。”張子舟認真道。

“彼之夾板,直通首位,頗為厚實。我之夾板,譬如建樓,層層累積,多設房間。”

“殿下若想在其中開設銃孔,安置大炮,必須加厚夾板,橫向預留紅夷大炮後退通道。”

“哦?原來如此!”張順這才恍然大悟的點了點頭。

難怪歷史上歐洲風帆戰列艦都較為寬大,除了利於遠渡重洋之外,其中又預留了為了緩衝重型火炮後座力的空間。

不過,想到此處,張順愈發急不可耐。

既然從技術上來說,沒有問題,那麼自己也要造船,造大船!

於是,他不由開口道:“本王欲任命你擔任天津造船廠廠長,不知你意下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