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零九章 造船計劃(第1/2頁)
章節報錯
「呃......」那張子舟聞言一愣,不喜反憂,反而開口道。
「殿下,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微臣只是曾經擔任過督造,一無造船技術,二無造船工匠,三無造船廠,如何為之?」
「這......天津、通州和臨清都有造船廠,本王可以下令把工匠和工料一起搬過去!」張順想了想,提出自己的看法。
「等你前去考察以後,寫出一個擴建方案來,再行改建。」
「至於三層夾板戰艦,可以暫且延後,先幫本王制造、改造一批戰艦和運兵船出來再說。」
「臨清,那感情好!」本來愁眉苦臉的張子舟聞言不由大樂。
「怎麼了?」張順見他一會兒憂一會兒喜的,不由奇怪道。
「殿下有所不知,這臨清本是朝廷三大造船官廠之一!」張子舟不由解釋道。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裡下載huanyuan.換源,同時檢視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哪三大?南京龍江,淮安清江和臨清衛河!」
「其中南京龍江以造海船見長,淮安清江以督造內河漕船見長,臨清則兩者兼備,能造漕船與遮洋船!」
所謂遮洋船,乃是明代海運漕船樣式。
其制「底長六丈,梢長一丈一尺;頭長一丈一尺,底闊一丈一尺,底頭闊七尺八寸」,能夠載漕糧千石。
這臨清衛河船廠雖然比不得龍江船廠,好歹也算有製造海船的經驗。
「然而,從嘉靖三年起,臨清衛河船廠裁撤,一併歸入淮安臨清,如今只剩一衛河分廠矣。」張子舟又開口道。
「啊?」張順聞言頓時嚇了一跳,「那......那隻這一分廠,夠用嗎?」
「殿下欲造何等樣式戰船?」那張子舟聞言皺了皺眉頭,不答反問道。
「這衛河分廠下設一十八廠,只因管理混亂,故而年造漕船僅百餘艘。」
「殿下若想重建船廠,只得募其工匠,收其船料,另起爐灶,方不至於承其弊病!」
張順見其頗有章法,心中不由頗為欣慰。
他聞言笑道:「本王亦知茲事體大,故而先造小船,待其手熟以後,再造中船,然後再造大船!」
「實話與你說,本王近期可能要在海上用兵,故而準備先造鳥船三十艘,其他火船、探船量需而造。」
張順所言這鳥船,早年流行於江浙沿海一帶。
由於其「頭小肚澎,身長體直,尾有兩邊,催櫓兩枝,有風揚帆,無風搖櫓,轉折輕便,篷長櫓捷,如鳥之飛也」,故而得名。
此船本由嘉靖年間的開浪船,發展而來。
其船身雖然龐大,但速度卻與沙船、唬船並駕齊驅,適宜在近海作戰,故而也成了明軍的制式裝備之一。
其制「身長七丈五尺,梢長一丈,艙深九尺,板厚二寸九分」,除卻船艙多深一尺以外,其他尺寸幾乎與與四號福船海滄船無疑。….
然而,雙方雖然尺寸相彷,其實鳥船已經在明軍序列中淘汰了福船類戰船,成為了新一代戰船的首選。
而且除了這一種「小鳥船」以外,它還發展出來了一種長達十餘丈的「大鳥船」。
最初這種「大鳥船」本是海上商船,後來被海盜劉香等人奪取以後,安裝上十餘門大炮作為戰船使用,使得明軍難以抵擋。
明軍也不敢示弱,同樣製造大鳥船抵禦,甚至吸收「遠西夾板船」結構,還發展出一種雙層甲板戰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