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零七章 夾板戰船(第1/2頁)
章節報錯
“軍船應該分為戰船和輔助船隻。”張順一邊翻看資料,一邊自言自語的書寫道。
“其中戰船又應該分為火炮戰船、跳幫戰船、探船、火船等。”
“輔助船隻應該包括運兵船、運糧船、運送物資船、輜重船和醫療船等。”
“在這其中,火炮戰船應當成為海軍的主力。而這些戰船又當有近海、遠洋之別!”
“現在,我需要建立一支近海水師,那麼主力戰船應當具備機動靈活、吃水較淺、能夠應對複雜形勢的能力,又應當有強大的火力,必要情況下能夠對陸支援,協助水師陸戰隊登陸。”
“對了,這麼說的話,還應當設計一款,甚至幾款登陸船......”
原來自湯若望走了以後,張順自度自己來自後世,掌握了“歷史發展的方向”,心中不服輸,就開始自顧自的捋一捋自己的思路。
害,你還別說,經過他這麼一捋,還真發現了自己的真實需求。
其實現在的義軍根本不需要什麼“卡拉維爾帆船”、“克拉克帆船”,只需要在原有明軍船隻基礎上選用、改進,能夠壓制後金水師就成。
而根據張順這幾日所翻看的資料,發現這時代造船業發達,船隻種類極多。
其中林林總總,不下數百餘種。
而威力最大者,當屬明軍裝備最新型“夾板戰船”。
這種所謂的“夾板戰船”,與明軍傳統福船、廣船船型的戰船不同。
它不但設有“夾板”,更是船舷兩側開有“銃孔”,以供紅夷大炮射擊。
“夾板?莫非是甲板?”張順見狀不由一愣。
他並不瞭解這個時代的中式船隻的特點,並沒有這種設計雙層甲板的先例。
故而在引進這項技術以後,擁有該特徵的戰船被稱之為“甲板戰船”。
然而,就在張順不甚在意之時,等他翻開下一頁,一看到船隻的圖形,不由大吃一驚:“風帆戰列艦?”
原來這“甲板戰船”雖然有很多中式船隻特徵,但是其外形已經和張順前世各種大航海遊戲中的風帆戰列艦及其相似。
等到張順再仔細閱讀相關文字,這才發現這船確實不是所謂的“風帆戰列艦”。
其帆還是採用的中式硬帆,其船隻結構雖然吸取了西洋龍骨、船肋結構,但是仍然保留了水密艙設計。
而且為了加強船隻的防護能力,甚至在船舷兩側還設有鐵板。
原其樣式共分為大小兩種,皆設有雙層“夾板”,每艘可裝載大炮三五十門不等。
其中大號“夾板”戰船,下層設“銃孔”三十處,安置紅夷大炮兩千三四百斤者八門,其他“銃孔”安放千斤或五百斤火炮。
“至上層戰坪如用百子狼機等炮”三十門左右,“大約一舩要兵百餘名,大小銃共五六十門”。
小號“夾板”戰船,下層則設“銃孔”二十處,設紅夷大炮六門,千斤炮和五百斤炮二十二門,上曾“夾板”設弗朗機、百子銃三十門不等。
除了這種典型的炮船之外,還有一種單“夾板”戰船,能載弗朗機等炮十餘門,火力不亞於明軍傳統大型福船戰艦。
“嘖嘖,原來明軍在這裡藏一手!”張順看到這裡,不由嘖嘖稱奇道。
原來張順所見天津水師實力本就不夠強勁,然而在“登來之亂”中,又為耿仲明所誘,損失了許多大型戰船。
彼時朝廷頻繁用兵,無力撥付銀兩造船,故而只能拿一些老舊船隻充數。
然而彼時在大明的江浙、福建一帶已經大量裝備了以中式船隻技術為基礎,改造出來的“夾板戰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