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此行借殿下虎威,定能說得那朝鮮國君臣回心轉意!”

“這樣,本王賜你精銳一千,調撥封舟戰艦一艘作為旗艦,另選大小船隻一百艘,由登萊而天津,由天津而旅順,由旅順而東江,然後再折往朝鮮。”張順聞言略作沉吟,不由下決定道。

“其目的有三,一曰揚我國威,使沿途百姓及藩屬知我水師之強。”

“二曰探航道,盡知此條航線兇險。”

“三曰通貿易,儘快恢復海上貿易往來。”

“四曰設口岸,還請黃提督仔細考察這幾次港口,分別在這幾處都劃分出貿易市場,專供商人通商之用。”

“這......”黃孫茂聞言一時間竟是愣住了。他雖然不是吳延忠,但是也擔任登萊副使多年,自然對登萊、東江、朝鮮乃至後金之間的貿易瞭解個七七八八,甚至其中利潤之豐厚。

黃孫茂不由試探道:“殿下,此類貿易多以布匹、糧食、人參、皮毛、藥材為大宗。”

“若是果然如此,吾恐吾中原之布匹、糧食經朝鮮人之手,流入東虜之手矣!”

“哦?此話怎講?”張順皺了皺眉頭,不由開口問道。

“殿下容稟!”黃孫茂連忙彙報道,

“朝鮮國地貧人窮,歷來貿易,多以麻布、人參、皮毛、藥材還我中華之錦緞、糧食。”

“然東虜之貧瘠,更甚,而人參、皮毛及藥材猶過之。”

“故而,但有貿易,往往由東虜而朝鮮,由朝鮮而我中國。歸根究底,朝鮮國不過牙人而已!”說白了,就是朝鮮國和大明之間的貿易,主要是用人參、皮毛、藥材等特產,換取明朝的布匹、糧食。

而後金國的人參、皮毛和藥材產量比朝鮮國還要多,質量比朝鮮國還要好。

所以朝鮮和大明之間進行的貿易,其實就是後金和大明之間的轉手貿易。

這樣一來,後金就可以用從大明搶奪的金銀等貴重物品透過朝鮮換取足夠的物資,以維持自身那可憐的經濟。

“哦?”張順聽了黃孫茂這話,頓時覺得此事棘手起來。先前吳延忠鼓吹海禁,如今這黃孫茂也反對開海,想必其中定有巨大的利益。

有巨大的利益,自然就有巨大的利益集團。他如今雖然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但是也不能事事躬親,既然如此,看了此事倒還急不得。

想到此處,他不由笑道:“原來如此,若非黃提督提醒,本王還矇在鼓裡。”

“既然如此,此事姑且作罷不提,還請黃提督儘早出使朝鮮國,揚我上國國威!”

“殿下真聖明之君,臣敢不效死耶!”那黃孫茂見張順回心轉意,頓時大喜,連忙一通馬屁奉上。

兩人互相吹捧了一番,黃孫茂這才施施然離去。但等黃孫茂一走,諸女便從屏風裡走了出來。

“殿下,此人言辭閃爍,話不可盡信!”那田秀英率先開口道。

“本王如何不知?”張順長嘆了一口氣,這才下令道,

“一會兒你們替我草擬詔書一份,就說剛歷戰火,宮中空虛,陛下詔令京師附近,選取秀女、監生......還有太監各一百位。”

“年齡須在十三、十五之間,宜以孤兒為先。”俗話說:打天下容易,坐天下難。

這一刻,他突然理解朱棣為什麼違背祖訓,開始大肆任用太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