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七十五章 海上威脅(第1/2頁)
章節報錯
“轟,轟!”隨著一陣隆隆的炮聲遙遙傳來,只聽得漕運總督兼鳳陽巡撫朱大典眉頭緊鎖。
“軍門,陳總兵到了!”就在這時,有僕人突然闖進來道。
“哦?快快有請,不,我親自去迎他!”朱大典聞言不由大喜,連忙開口道。
自從“李洪二賊”“犯境”以來,雖然他勉力抵擋,奈何力不如人,連戰連敗。
如今他已經失了濟南等地,不得已只能退守青州府。
原來這山東地形和他處不同,而是以泰沂山脈為腹裡,以周邊平原、丘陵為外圍的地形。
】
整個山東大致以泰山、魯山為界,大致分為齊地和魯地兩個部分。
其中齊地面積廣大的平原,呈喇叭口狀向北敞開,這也是當年為什麼在戰國時期“五國伐齊”,差點滅了整個齊國的主要原因。
如今義軍北來,一如當年“五國伐齊”之故事。
而位於泰沂山脈以北的濟南已經落入義軍之手,一旦位於泰沂山脈以東的青州,再為義軍所奪,恐怕這朱大典也只能逃到登來兩府去了。
故而朱大典連忙遣人喚來了掌管了登來兵馬的沿海總兵官陳洪範前來,“共商大計”。
這陳洪範本是遼東虹螺山人氏,與吳三桂有“同裡戚誼”,不過他出道要比吳三桂早得多。
早在壬辰倭亂之際,他就參與過海上運送糧草之事。
其後又先後在遼東、甘肅、浙江、昌平等地任職,可謂是資歷之老,經驗之豐富,無逾之者。
奈何有句古話叫作“有智不在年老少,無智空活一百春”,很明顯,這陳洪範就是後者。
雖然他資歷老,履歷豐富,但是屢戰屢敗,功勳不彰,故而宣告不著。
好巧不巧,正趕義軍東征,後金南下之際,這陳洪範曾一紙文書遞到中樞,“議平遼(東)、廣(寧),用海犁庭”,也就是從海上攻擊後金。
於是,崇禎便封他為沿海總兵官,掛平虜將軍印,進太子少師,抽調各鎮水師,準備進攻後金,剛巧躲過了前番大戰,便滯留在登來。
“陳元帥,如今‘順賊’洶洶,天下不靖,不知何以教我?”雙方分定主客坐下,略作客套以後,朱大典便忍不住開口道。
“軍門說笑了,天下之大,以末將之鼠目寸光,何敢奢言耶?”陳洪範聞言苦笑了一聲道,“但是若問山東之事,末將倒有一計,不知成也不成!”
“元帥請講!”朱大典聞言不由精神一振,連忙開口道。
“陸戰,賊之長技也;海戰,我之所善也!”陳洪範聞言不由笑道,“如今‘賊子’逼迫頗甚,我何不使一個釜底抽薪之策!”
“釜底抽薪?”朱大典聽他的話,倒是猜出了三分,“不知陳元帥準備抽哪個釜底的薪?”
“當然是這裡!”聞言往地圖上一指道。
“天津?”
“天津!”陳洪範點了點頭,笑著解釋道,“今我有水師七千,戰船四百餘隻,本為救援朝鮮,援助東江而設。”
“不意東江降賊,朝鮮降虜,該水師遂無用武之地,今正合用之!”
“我意避實擊虛,攻其天津,若其無備則奪之,若其有備則擾之,必令其不得南下!”
“好,好,好計謀!”朱大典聞言一愣,頓時喜出望外。
原來自從楊嗣昌南下以後,又要去了許多兵,朱大典手中只剩下五千敢戰之兵。
雖然後來又招募了許多,終究都是未曾訓練新兵,難當大任,故而被李自成、洪承疇兩人打的節節敗退。
如今這沿海總兵陳洪範不但願意聽從自己的命令,還主動提出要進攻天津,以緩解山東的壓力,這讓朱大典如何不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