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九章 下汾州(第1/3頁)
章節報錯
“轟、轟、轟!”西關城上的火炮不斷地閃爍著火光,吐出來一顆顆致命的彈丸,只打的汾州府城守軍抬不起頭。
汾州府城上一位守城的生員,藉著殘破了半邊的女牆掩護,偷偷的伸出了半顆腦袋往城下瞄了一眼,
卻只見城下“順賊”舉著火把、燈籠,只把黑夜照的如同白晝一般。
遠遠望去,一隊對攻城隊伍,猶如同一條條火龍一般,正向汾州城撲來。
他們有的三兩人推著一輛尖頭木驢,有的七八個人共扛著一副長梯,有的十幾個人共推著一輛工程衝車,有的三五十人共推著一輛雲梯。
各種攻城器械應有盡有,不一而足。
“怎麼樣?”守將見了,連忙躡手躡腳爬了過來問道。
“夠夠嗆能守得住了!”那生員聞言連忙縮回腦袋,有面色恐懼的搖了搖頭道。
其實不用那生員說,這守將也自家人知自家事,早知道這汾州城守不得了。
原來這汾州城雖處山西腹地,卻也控帶山河,肘腋秦、晉。
在戰國之時,秦、趙相持,往往角逐於此;周、齊爭勝於河、汾間,郡常為兵衝。
實際上,若不是山西兵少,明軍只需在汾州府城駐紮一營人馬,威脅汾河沿岸的南北通道,那張順也不敢貿然率領大軍北上。
故而,張順北上之後,如同鋒芒在背,早令北路軍左帥張三百帶領萬餘人馬全力攻打汾州府城。
只是這汾州府城雖然比不得太原、大同和宣府等重鎮,卻也非同小可。
原來這汾州府城頗為奇特,乃是一座頗為罕見的“五連城”,即由東南西北四關城拱衛主城的連城。
同時又因為主城居中,四城拱衛,狀若一朵盛開蓮花,故而又稱作“蓮花城”。
當然,這汾州城之所以設計成如此結構,並不是為了標新立異,而是為了加強城池的防禦功能。
這一城四關,互相拱衛,互為犄角。
一處遭到襲擊,其他四處便會竭力支援,故而最難攻克。
這也是張三百、張鳳儀兩部合兵兩萬人馬,打了這許久也不曾攻下的主要原因。
直到唐通北來,雙方約定內外夾擊義軍。
哪料到義軍雖然前線吃緊,卻在後線擺了兩萬人馬,頓時被坑了個滿臉是血。
不但唐通被打的大敗,張三百也藉機奪取了西關,這才破了汾州城的“五連城”佈局。
那西關城雖然只有三里,對汾州城主城來說,卻也十分重要。
如果把汾州城比如人體的話,那主城便是人體軀幹,四關城則是四肢。
如今汾州城失了西關,猶如人跛了一足一般,豈得方便?
那“順賊”得了西關以後,又勐攻了三五日,城上守城士卒早已經損傷不小,士氣低落,如何抵擋的住這如狼似虎的“賊寇”?
“城外什麼情況?”就在那生員和守將面面相覷之時,突然城上響起了汾州知府和汾州衛指揮使的聲音。
兩人聞聲扭頭一看,只見那知府和指揮使二人正在眾人簇擁之下,躲在城樓裡發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