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等叩見秦王(舜王)殿下!”在李際遇、陳金斗帶領下,王升、張鼎、申靖邦三人也老老實實向張順叩拜。

“本王一路走到現在,原本的朋友也不多了。諸位都是張某的患難之交,不必多禮!”張順客氣道。

“這位就是王升吧,真是久聞大名,不意今日竟得相見!”

“秦王殿下說笑了,得見秦王天顏,實在是王某三生有幸!”那王升聞言誠惶誠恐,連忙應道。

“昔日聽聞李際遇說,他曾在任府得見真龍。王某因為當日有事兒未去,實乃引為平生憾事!”

“如今得見秦王風采,更勝傳言三分,王某真真死而無憾矣!”

這妮瑪,說好的大家以我為首呢。

怎麼見了舜王以後,你溜鬚拍馬的竟如此自然!

原來當初張順跟隨李百戶侄子、錢夫子等人輸糧路過任府,當時除了主人任辰以外,在座的便有張順、宋獻策、陳金斗、李際遇、張鼎和申靖邦六人。

如今宋獻策也被張順喊來作陪,在座諸人除了已經身死的任辰以外,竟只有王升一個是“外人”。

所以也難怪王升急著表忠心,特麼萬一你們一夥耍我,我豈不是成了傻子了?

果然一說起往事,眾人也唏噓不已。

“但凡那任莊主肯聽我一聲勸,也不至於有如此下場!”陳金斗不由感慨道。

“這叫做‘命裡有時終須有,命裡無時莫強求’!”

李際遇聞言頓時沉默不語,反倒張鼎若有所思道:“是啊,可伶任莊主一家老小,上下三十四口,竟然沒留一個活口!”

“自個腦袋和周如立一起,都被人吊在禹州城門口,死後尚且不能入土為安。”

“這事兒還得感謝舜王!”宋獻策聞言不由插口道。

“後來義軍攻下禹州以後,舜王特意下令讓李信將軍收拾了兩位好漢的遺體,擇一風水寶地葬了。”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任辰算是他們幾個地故主。

所以聽到這裡,李際遇等人不由紛紛起身拜道:“舜王真仁義之人,我等替任莊主謝過了!”

“哎,客氣了,都是自家兄弟。”張順不由自謙道,“莫說是自家兄弟,就是別個見了,張某少不得要積一次陰德。”

“殺人不過點頭地,又何必如此欺辱英雄哉?”

“卻是這麼個道理,朝廷上下真是失了體統!”眾人聞言不由點頭道。

屁個道理,這番話和老鼠給貓上鈴鐺有什麼區別?

造反都造反了,還指望對手給你體面?

張順嘴上說的好聽,其實心裡並無半分波動,甚至有點想笑。

見張順是個“明理”之人,這幾人也不由敞開了心扉。

張鼎忍不住自嘲道:“昔日陳金斗夢中神授天書,有什麼‘有人帶長弓’之語。”

“我一直以為自己能做出一番事業來,如今看來卻是應在舜王身上,我卻成了跳樑小醜一般,實在是可笑,可笑!”

“你這算什麼呀!”申靖邦不由介面道,“那任莊主還以為自己應了‘方知順天有真龍’之語。”

“結果身死族滅,不亦哀哉!”

而李際遇聽了張鼎的話,不由倍感荒誕,忍不住笑了起來。

只是笑著笑著,他眼裡不由蹦出了淚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