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四章 費邑宰(第1/2頁)
章節報錯
“鎮西將軍,城中父老對您望眼欲穿,早已經備下牛羊酒水,以待王師!”陳長梃剛到蘭州城東門,只見魏從義率領蘭州城上下大小官員,列在城門外兩旁迎接道。
“打仗豈是兒戲?”陳長梃聞言不由冷眉一豎,呵斥道。
“本將身為舜王兄長,一不缺錢財,二不缺美色,三不缺吃喝,都散去吧!”
“諸位姑且放心,這一回本將若不能剿滅諸賊,保一方平安,情願馬革裹屍還!”
當陳長梃說到“馬革裹屍還”的時候,還特意指一指身後的棺材。
眾人聞言一愣,頓時心裡不由一鬆。
雖然魯氏、東祁、東李三家土司固然家底雄厚,實力強勁,但是和聲震天下、連破明軍主力的義軍比起來,誰都不認為他們具備相匹敵的實力。
但是由於義軍新據陝西,四面八方都面臨著敵人的威脅,到底能不能抽調兵力和甘肅土司死磕到底,確實是一件值得懷疑的事情。
然而這一次,舜王不但派遣自己的義兄陳長梃親來,隨行的還有一副棺材,這倒讓眾人吃了一顆定心丸。
陳長梃未必非得帶著棺材來,躺在棺中回,但是義軍這種徹底平定“叛賊”的決心卻是讓蘭州上下看到了希望。
“徵西將軍,這邊走!”蘭州參將費邑宰在此前面引著路道。
陝西鎮原設有總兵官一人,分守副總兵一人,分守參將五人。
其中分守陝西蘭州參將,又簡稱為蘭州參將,便是這五人之一。
“這蘭州城挺大啊!”如今的陳長梃走南闖北,也稱得上見多識廣之人。
只是看著蘭州城規模,也不由驚訝萬分。
“見笑了,見笑了!”費邑宰聞言笑道。
“這蘭州城地處西垂邊地,乃西北第一重鎮,故而多興土木。”
“明初設城六里二百步,城高三丈五,寬兩丈六,東南西北各開一門,共計四門,此內城之始也。”
“及宣德年間,又增築外城,周十八里一百二十步。至正統年間,增設外郭九門,蘭州城大體形制,至此方定。”
“十八里?”陳長梃聞言也不由倒吸了一口涼氣。
如今義軍治下,最大的城池西安城週四十里,而第二大城池洛陽也才八里多,這蘭州城外城居然比洛陽城牆長了十里左右。
“比不得洛陽,洛陽城雖小,大都無城,城外猶有很多百姓。蘭州雖大,卻有內外兩城,實際以軍事防禦為主。”費邑宰聞言不由解釋道。
“費參將果然不止知縣之才,實在是令人刮目相看!”陳長梃聞言不由訝然道。
這人作為一介武夫,對蘭州城歷史掌故瞭如指掌。
而其名字費邑宰的典故則出自論語,顧名思義,所謂“費邑宰”就是費邑的知縣。
據論語記載,孔子的弟子子路推薦子羔擔任費邑宰。結果孔聖人就說:“賊夫人之子!”
啥意思?就是說“你這是害人家孩子”。
原來這個地方形勢複雜,而弟子子羔又素來不被孔子看好,所以才有這種說辭。
只是後來子羔還是擔任了費邑宰,並且政績斐然,完全出乎孔聖人意料。
這費邑宰父母取這個名字,當然不僅僅期望他將來擔任一方“百里侯”,而是期望自己的孩子能夠和子羔一樣,在不被人看好的情況下能有大出息。
這類四書五經中的典故,對現代人來說非常冷僻,而對以四書五經為基本教材的明代人來說,卻是耳熟能詳。
那陳長梃卻不似張順那般不學無術,雖然是個武廩生,卻也熟讀四書五經,知曉其中典故。
“不敢,不敢,末將本西安人氏,頗知邊事,原是河州參將,因為蘭州參將被三邊總督梁廷棟抽調戰死,遂移鎮於此。”那費邑宰聞言笑道。
“剛巧我也做了些功課,正合遇到將軍,一發說了出來。”
“西安人?”陳長梃聞言不由上下打量了費邑宰一番,笑問道,“哪個衛出身?”
“不敢隱瞞將軍,實乃西安前衛出身!”費邑宰聞言腦門冒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