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不但萬分繁瑣,還很容易滋生腐敗。

所以既然義軍走不了大包大攬的官茶之法,何不捨重就輕,行商茶之法?

“好,如此甚好!”張順不由笑道,“洪先生果然是好想法!”

“受洪先生啟發,本王則頗有幾分心得,正好和諸位商榷一番。”

“依照我的心思,正合設立關法,查禁往來。”

“逢山設山關,逢河設河關,逢海設海關!”

“此乃正理也!”張順這番說辭並未脫離明代過境稅的窠臼,眾人不由紛紛點頭贊同道。

比如大明就在交通要道設定關卡,對過路竹子、木杵、薪炭徵收工關稅;

在臨清、北新設立關卡,對大運河上船隻徵收錢鈔;

在城市門口設有稅官,對路過貨物進行課稅。

就連義軍,張三百如今也在龍駒寨設立關卡,對來往貨物徵收厘金。

“不過我之關稅和他處不同,境內謂之過稅,境外謂之關稅。”張順繼續解釋道。

“除了徵稅以外,還有調解之用。”

“比如茶葉、棉麻布匹、藥材、火藥、硝石、硫磺等義軍亟需物資入關,一概減免稅收;出關則加倍徵收。”

“我明白了!”呂維祺、洪承疇和錢守廉等人聞言不由眼睛一亮,頓時反應了過來。

張順參照後世制度,這一手玩的更為漂亮。

若是這樣,但就茶馬交易一項來說。

就等於茶葉入關幾乎不繳納什麼費用,但是若想出關與番人交易,那麼就需要繳納重稅,這樣既不影響義軍治下的物價,又抬高了與番人交易的物價。

而等到商人換取馬匹、牛羊進入到義軍治下的陝西,還算是一路暢通。

但是若想從義軍治下出境售賣,那同樣需要繳納重稅才能過關。

如此以來,由於關稅的存在,對往來商人來說,從漢中運輸茶葉售賣到陝西最為有利,從番地往陝西售賣馬匹最為有利。

一進一出之間,義軍反倒獲得了實利。

“只是如此這般,務必緝查嚴密,萬勿為宵小所趁!”洪承疇皺了皺眉頭,不由提醒道。

理論雖然聽起來很好,如果操作不好,什麼都白扯。

“此事易耳!”張順笑道,“不外乎入關即付納稅憑證罷了。”

“凡入關貨物,一併標明名稱、數量、重量,入關商戶及經手官吏。”

“每遇關卡,待查驗無誤後,方可放行。若是憑證有誤,或者虛假,一概交有司審理,追討關稅,處以罰金,此其一也。”

“其二,吾欲仿照鹽法,設立綱法。凡往西寧、河州、莊浪等處茶馬司售賣茶葉者,皆登記造冊,由數戶、十數戶專營,不許他人肆意參與。”

“凡有違逆律法者,隨時罷黜,另行招徠商戶衝抵,不知諸位以為如何?”

“妙,妙啊!”呂維祺聞言不由撫掌笑道。

他算是服氣了,張順這一手不僅解決了茶葉問題、稅賦問題,順帶還拉攏了商人,活躍了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