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七章 求援(第2/2頁)
章節報錯
“茲事體大,不如由下官親自走一遭......”思來想去,好容易讓張鳳翼想出了一個“不粘鍋”的法子。
你要文攻,我就武鬥;你要救援慶成王,我就擴大化!
你不是要救嗎?
那好,我就把我麾下這萬餘援軍帶走,看你怎麼辦!
朱燮元聞言一愣,哪裡想到宣大總督張鳳翼還有這種急智,一時間都沒反應過來。
“呵呵,如今形勢,關鍵之處只在太原。”朱燮元不由搖頭苦笑道,“汾州雖急,非大關節之處。”
“此事只需派一員偏將即可,能守則守,不能守則走。只要能救下慶成王殿下,便是大功,何須勞煩張軍門大駕?”
“這......那不知督師以為何人處置此事為佳?”張鳳翼冷冷一笑,不由反問道。
得了,這皮球又踢了回來。
朱燮元扭頭看看這個,扭頭看看那個,只見一個個不是扭頭看向他處,就是低頭看著腳尖,根本沒有接話的意圖。
好吧,這鍋還得只見背。
朱燮元只好乾咳了一聲,提議道:“今天總監入城之時,那參將唐通果敢英勇,又得總監讚歎,可堪大任,不若就派此人前往?”
“咱家只是一箇中人素不知兵,一切單憑督師安排就是!”高起潛不由笑道。
“那你們的意思呢?”朱燮元面帶嘲諷,又向張鳳翼、葉廷桂、王世仁和李國樑一干人等望去。
“我等皆無異議,單憑督師做主!”一干人等齊聲應道。
“好,好,你們倒是好生齊心!”朱燮元嘲諷了一句,只好下令道,“那就讓參將唐通帶一營人馬前往汾州去吧!”
原來這唐通雖然“百戰起家”,終究在朝中實則沒有背景。
這朱燮元表面上委以“重任”,實則是個大坑。
兵法曰:知己知彼,百戰百勝。
如今敵情不明,朱燮元貿然命其出擊無異議棄之。
只是唐通人微言薄,自然只能領命行事。
只是且不說唐通如何行事,且說那義軍北路軍左帥張三百離了綏德吳堡縣,渡過黃河,一路抵達汾州府境內。
明軍守軍猝不及防,連失了臨縣、寧鄉、石樓等地,圍困永寧州城。
本來義軍還要等待“擎天大將軍炮”渡河然後轟擊州城,不曾想卻從攻打石樓的藺養成那裡得知昭德將軍張鳳儀正在隰州的訊息。
張三百靈機一動,便命官撫民繼續圍攻寧鄉,自己書信一封,邀張鳳儀圍攻汾州府城。
那張鳳儀不愧是張順身邊最特殊之人,竟早帶領麾下“白桿兵”,連破太平、鄉寧、吉州、大寧和隰州等地。
當她接到張三百的書信以後,深以為然。
遂獨留羅尚文一營三千人馬駐守隰州,自率七千“白桿兵”翻山越嶺於外張三百會於永寧。
然而再轉而向西,越過呂梁山脈,直驅汾州城外。
那汾州知府、汾州衛指揮使以及駐在汾州的晉藩慶成王三人不由大驚失色,這才有了向朱燮元求援之事。
只是這些人只是一味催促,卻不知張三百、張鳳儀手中並無攻城重炮,其實明軍若是死守下去,只能束手無策。
只可惜這三人並不知兵,只是驚慌失措,反倒露出了破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