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章 三鎮乞丐(第2/2頁)
章節報錯
“而如今宣大糧價又高,‘石米四兩,石粟二兩’,是以宣大諸兵皆為乞丐矣!”
張順聞言一愣,頓時百感交集。
難怪明軍小規模作戰尚可,一旦進行大規模會戰,必敗無疑。
原來由於南北經濟發展不平衡,北方又頻遭災害的原因,造成了“北方有銀無糧,南方有糧無銀”的局面。
大明朝廷不得其要,反而反覆加稅增餉以應對當前經濟軍事雙重危機。
結果自然是越加稅,流寇越多;越增餉北方通貨膨脹愈發厲害。
正所謂“不患寡而患不均”,朝廷愈發勉力維持局面,募新兵,加厚餉,那麼南北之間,新舊之間,士卒之間的矛盾愈發突出。
這也是為何大明邊軍小規模作戰表現尚可,一旦大規模會戰必定慘敗的經濟原因。
當然,這其中也少不了張順在其中推波助瀾。
他那一手購買了五百石的“糧食戰”,也不知到底推高了多少糧價,進而導致了宣大薊遼等鎮和後金多少人賣兒鬻女、曝屍荒野。
想到此處,張順對姜襄也有幾分同情起來。
他不由溫聲問道:“孫先生方才所言,不知屬實否?”
“屬......屬實。”姜襄不由慚愧的低下頭,嗓子裡好歹哼出來兩個字。
“那汝為大明參將,喝兵血否?”張順聞言愈發好奇起來。
“本將清正廉潔,豈是這等人物!”姜襄聞言不由大聲否認道。
“我......我只是將那些老弱等不堪用士卒的軍餉挪到他處,恩養堪用家丁以報效國家耳。”
“哦?”張順聞言對此不置可否,反而問道,“不知如今你麾下士卒幾何,糧餉幾何,家丁幾何,糧餉又幾何?”
“本將麾下見在士卒一千一百零七人,步軍月餉四錢,馬軍月餉八錢。其中家丁二百一十九人,步兵月餉一兩,馬兵月餉一兩二錢。”姜襄聞言猶豫了一下,開口應道。
據孫傳庭所言,如今宣大“石米四兩,石粟二兩”,如此算來,一個普通的步卒一個月的餉銀才夠買二十四斤粟米,或者一十二斤大米,這大明朝廷還真是打發叫花子呢!
張順不由沉重的拍了拍姜襄的肩膀,感慨道:“卿果忠臣也!”
“大明待諸位如此,諸位尚且不反,真是令本王刮目相看。”
“此時此刻,本王若再以財貨誘之,實屬不義之舉。”
“既然如此,我等且把那糧食銀兩收歸倉庫,然後給諸位英烈送行!”
等等,等等,難道不但可以不死,還能改換門庭繼續領取糧餉嗎?
“且慢,不知舜王欲支我等餉銀幾何?”正當姜襄尷尬的不知如何開口之時,早有士卒高聲問了起來。
“本王所轄之地民窮財困,無甚銀兩,故而唯有支士卒月餉米粟一石,月月如數發放而已。”張順不由慚愧道。
“幹他釀,粟一石合二兩,米一石合四兩,無論如何也是值了。老子不幹了,老子要跟著舜王打天下!”眾騎兵聞言一愣,頓時嚷嚷起來。
姜襄聞言亦是一愣,扭頭望去,只見他麾下士卒早已經紛紛要降,恐怕再晚上一會兒,自家就成了光桿參將。
他連忙以額觸底,低聲喊道:“不意舜王仁義若此,姜某願為王前驅,單憑驅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