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七章 試探(第1/2頁)
章節報錯
那左督師朱燮元人老成精,如何看不出來張鳳翼的心思?
俗話說:好言難勸該死的鬼。
那朱燮元略微勸了幾句,見他聽不進去,只得由他去了。
那宣大總督張鳳翼辭別了朱燮元,返回到城外,只見營地一片凌亂,尚未完全安扎完畢。
他不由大怒,喊來參將唐通一問,這才得知原來義軍三番五次派遣士卒騷擾。
不但前去伐木計程車卒被砍死砍傷了不少,就連剛剛建好了一半的營地也被焚燒了好幾處。
張鳳翼心裡不由愈發憤怒,暗暗發了狠,定要“順賊”好看。
幸得大同巡撫葉廷桂去年互市,從蒙古牧民手中購得萬餘馬匹。
雖然這些馬並非匹匹都是良馬,但是從中挑挑揀揀,好歹也能挑出來三五千匹用來騎乘。
所以,這一次張鳳翼手中也有一支不錯的騎兵可用。
他不由立即下令道:“著騎兵千餘出戰,驅趕‘順賊’;著步卒千人前往北山,看顧士卒伐木;領著唐通率領騎兵千餘,以為奇兵,但見賊至,勉力廝殺!”
如此雙方你來我往,鬥智鬥勇了半宿,直到人馬疲憊,方才罷休。
一直折騰了兩日功夫,張鳳翼這才立營完畢。
他不由心道:“俗話說,來而不往非禮也。那‘順賊’如此囂張,定是朱燮元懦弱忍讓所致。我何不將計就計,以驕其志?然後,趁其不備,給他點厲害瞧瞧!”
張鳳翼遂謹守營地,書信一封,遣使卑辭厚禮以致張順。
張順開啟一看,只見上面寫著:“兵者,兇器也,聖人不得已而用之。”
“今鳳翼受聖人之教,實不願與舜王兵戈相向。”
“奈何食君之祿,忠君之事,唯有不得已而為之。”
“今既至太原,兩軍對壘,眼見舜王兵強馬壯、氣勢之盛,自古未曾有也。”
“鳳翼自度非舜王敵手,情願效仇鸞之故事,兩家化干戈為玉帛,必有厚禮以謝也!”
這是要求和?張順不由一愣,隨手將書信遞與孫傳庭,一時間不置可否。
孫傳庭草草掃了一眼,不由向使者笑道:“茲事體大,我等需要商議以後才能定奪。”
“汝且回去稟報張軍門,過兩日我軍便遣使回訪。”
那信使見義軍沒有直接將自己推出去砍了,送了口氣之餘,哪敢多待?聞言客套了兩句,便連忙告辭。
待到張鳳翼信使一走,張順不由扭頭向孫傳庭笑道:“這莫非是緩兵之計?”
“舜王明鑑!”孫傳庭聞言也笑了,不由道,“張鳳翼此來,觀其營壘,不過在萬人之數。”
“若是再加上朱燮元人馬,也不過與我軍相當。”
“舜王又在此砌築營壘,衛以火炮;營壘中又建立糧倉,足數月之食;營壘旁又有汾河流過,可以往來交通。”
“此所謂‘先為之不可勝,以待敵之可勝’也,故而吾料其並無戰心。”
“他欲拖延些時日,焉知本王不想如此?”張順聞言不由哈哈大笑道,“此事正合吾意,三日後且遣使前往,以應其議。”
且不說兩人如何勾心鬥角、爾虞我詐,且說那傅青竹受朱燮元委派,一路跋山涉水六百餘里,好容易來到了榆林城。
他剛入城門,正見城門口貼了一張佈告,卻是“闖將”李自成在此招賢納士。
那傅青竹心中一動,不由上前就要揭那佈告,不意卻被看守士卒所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