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章 形勢大變(第1/2頁)
章節報錯
“正月,安邑遭大風雷電風雪,今月又遭大旱。”新任平陽知府雷翀一板一眼的向張順彙報道。
“稷山蝻災勝於蝗;夏縣大旱歲蝗,河津、聞喜、絳州三地大飢!”新任平陽知府雷翀一板一眼的向張順彙報道。
“絳州?”張順猶記得前幾日絳州城外暮春三月、男女歡聲笑語的情景,哪裡有半點遭災的跡象?
“大家的悲歡離合並不相通,有‘朱門酒肉臭’,自然也有‘路有凍死骨’。”雷翀沉默了一下,低聲道。
“有城中士紳富戶錦衣玉食,自然也有城外愚夫蠢婦賣兒鬻女。”
張順聞言一愣,隨即反應了過來,不由施了一禮道:“受教了!”
雷翀嚇了一跳,連忙避開跪下,連聲口稱“死罪”。
張順這才反應過來,如今已經不是當初自己剛剛起兵之時,這世上恐怕已經沒有任何人當得起自己這麼一禮了。
他不由苦笑一聲,有幾分懷念似的搖了搖頭道:“河津、聞喜和絳州三地臨近汾河,正好有些大船可用,分出五千石糧食,權作救急之用。”
“安邑、夏縣靠近河南,從河南府調集三千石予以賑濟!”
“義軍如今正是大舉用兵之時,自個糧食也頗為緊張,先救救急吧!”
“現在當務之急,是要趕快恢復各地秩序,將各州縣納入義軍統治之下。”
“等到五六月份夏收,一切都會好了起來。”
“解州那塊,等到俞沖霄打下來,我準備調華州知州李際期過來,專管鹽法。”
“鹽法所得,一部分用於賑災,一部分充抵軍餉,不知雷知府以為如何?”
李際期是當初在河南府的時候,張順在上元節招募的第一批文士。
此人能力不錯,短短兩三年便從知縣晉升為知州,所以張順這一次再提拔他一下,擔任河東鹽法參政。
那雷翀見張順如此仁政愛民,如何不服?
他連忙應道:“舜王仁義,臣定盡心竭力輔佐舜王。”
“這些日子韓太傅在府學先後招募了二十多生員,再加上各地降官,大多數地方已經納入義軍治下,還請舜王放心。”
“好,我聽聞平陽府乃天下第二大府,賦稅百萬,幾乎相當於半個陝西,還請雷知府為我勉勵為之。”張順聞言滿意的點了點頭。
其實單從雷翀能夠向張順彙報各地災情,請求賑濟這件事兒,就可以看出義軍義軍建立了初步的統治。
這些離不開張順的禮賢下士,離不開義軍良好的軍紀,離不開韓爌的鼓吹和招攬,更離不開雷翀精心治理。
眼見事情都辦的差不多了,知府雷翀識趣的告退了。
張順喝了口殘茶,不由站起來向北面張望了一眼。
“老爺是擔心北方的戰事嗎?”侍書見客人走了,上前收拾茶碗,看到了張順的神情,不由順口問道。
“兩難吶!”張順聞言點了點頭道。
“畢竟比不得當年南征北戰,我自一人為之。能打不能打,能勝不能勝,我自有分寸。”
“如今一概委與他人,總有幾分難以掌控之感。”
侍書聞言一愣,心中不由大駭。
“掌控”二字對人君而言最為重要,一旦他覺得事情脫離了掌控,恐怕就要血流成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