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一章 誰為唐肅宗(第2/2頁)
章節報錯
河南巡撫吳甡此時此刻,語焉不詳的提及這番話,究竟是何道理?
其實這一番話,不要說周王朱恭枵發懵,吳甡自己也有點發懵。
原來當初左督師朱燮元以“李臨淮”自喻,以“張睢陽”激勵山西巡撫楊文嶽,不過是有話不好好說的文人習氣罷了。
只是他萬萬沒想到,楊文嶽這廝看著“張睢陽”這三個字礙眼,轉手就派人轉交給了右督師楊嗣昌。
楊嗣昌脾性堅韌不足,驟然大敗,正是心情沮喪之時,見信不由萌發死志。
於是,他又順著朱燮元的比喻抬了河南巡撫吳甡一手,稱之為“郭汾陽”。
好傢伙,“郭汾陽”吳甡接到這書信,頓時展開了充分的聯想。
如今“順賊”兵鋒正盛,朝廷勝負猶在兩可之間。
大明勝固可惜,若是此戰若敗,定然帝星移位,天子蒙塵,到時候如天下何?
既然李光弼有了,張巡有了,郭子儀和李隆基也有了,豈不是正缺一位“李亨”?
大明兩督師,一個要做李光弼,一個要做張巡,還囑咐自己要效法郭汾陽,誰是“李亨”,豈不是呼之欲出?
故而,這才有了河南巡撫吳甡拜見周王朱恭枵這一席話。
其非獨求取軍餉,更是暗示周王朱恭枵早做打算。
反正周王您的王府如今也面臨著賊人威脅,何不散盡家財以助“剿賊”?
如果“賊人”被滅,那也算名正言順;
如果“京師”失陷,有朝廷兩都督和本巡撫支援,又有先前“收買”將士之功,豈不能更進一步耶?
什麼,你說按照血緣關係,周王朱恭枵血脈已遠,不在繼承大寶之列?
那漢光武劉秀、昭烈帝劉備也是血脈疏遠,不照樣開一世基業!
其實吳甡也不知道大明兩督師朱燮元和楊嗣昌為何選擇周王朱恭枵,但是既然這兩位實權人物都達成一致,他小小的河南巡撫自然也不敢違逆其意。
那周王朱恭枵哪裡曉得其中有這麼多門道,驟然遇到這天上掉餡餅之事,第一反應就是“吳甡要詐我”!
他連忙道:“賊人殘害百姓,危及開封府安危,本王身為朝廷宗藩,豈有不盡心盡力之理?”
“只是將士感念之語云雲,折殺本王,且莫要再說了!”
“我情願出五十萬兩白銀,以饗士卒。凡殺賊人一人者,賞銀十兩。”
“若此,本王財盡,天下賊人可滅五萬之數!”
不就要錢嗎?我給,我給還不成嗎?
我膽小,你可別再嚇唬我了!
那吳甡本來以為周王能掏出十萬兩白銀,已是極限,不意他家底居然如此豐厚。
他不由大喜道:“若此,天下可定,朝野可安。”
“臣定然不辜負殿下信任,早晚編練出一支精兵,滅盡天下亂臣賊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