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人不是別人,正是張順的故人,原嵩縣知縣何復,字見元。

之前因為在嵩縣“御賊”不利,慘遭貶謫戍邊,後來經人舉薦,才得以起任。

何復起任以後,官聲斐然,不久便升任蒲州知州。

何復到任以後,一邊勸課農桑、修葺城池,一邊尋訪壯士豪傑,謹防義軍東進。

這一日他正在沉睡,忽聞城中一陣聒噪,連忙一躍而起,擎劍而出,高聲喝道:“外面何事喧譁?”

“老爺,外面官兵打了敗仗,要退守城中,守兵不許,是以起了衝突。”早有僕人連忙上前應道。

“龍鳳何在?且隨太守前去檢視!”何復話音剛落,早有一個大漢應了。

眾人聞聲望去,只見此人不過三十三四年紀,八尺左右身高,臉瘦須長,目光如電,手持一根丈二大槍,頂天立地。

原來此人正是何復招募過來的壯士喚作姬龍鳳,乃山西蒲州諸馮人氏,善使一杆大槍,有飛馬點椽頭的本事,故而被人喚作“神槍”。

椽子乃是古代房屋壓在檁條上面的承重結構,一般壓在瓦片的下面,在房簷處露頭,故而有“出頭的椽子先爛”這個俗語。

那椽子一般不過兩三寸粗細,本就不容易被擊中。

此人能夠飛馬點椽頭,足見其槍法精湛。

故而那何復得此人之助,喜不自勝,常攜其左右,以為心腹。

話說姬龍鳳領命以後,帶領三五十好漢護著何復趕到了蒲州城西門,果然望見城下混亂一片。

經過蒲州知州何復再三確認,這才將那參將鄭嘉棟放入城中。

話說鄭嘉棟入了蒲州城,把事情一說,本以為定然嚇破了面前文士的膽子。

不意何復卻當機立斷道:“此必‘順賊’欲大舉犯我蒲州,非一人所能敵也。”

“宜連夜延請韓相主持大事,延請蒲州千戶張賞助我等一臂之力!”

參將鄭嘉棟聞言有點懵,一時間不知如何是好,便被蒲州知州何復把此事辦了。

原來這“韓相”不是別人,正是歷經萬曆、泰昌、天啟、崇禎四朝,官至內閣首輔韓爌韓象雲是也。

此人乃是萬曆二十年進士,先後歷任禮部尚書、東閣大學士、建極閣大學士、內閣首輔等職,無論是聲望還是資歷,名震一時。

待到崇禎二年,因“己巳之變”遭御史攻訐,韓爌不得已三次上疏稱病,辭官歸鄉。

參將鄭嘉棟職位卑微,任他千算萬算萬萬沒想到蒲州城中還有這位“大神”,一時間都驚呆了。

當然,若是僅僅如此,鄭嘉棟兵權在握,自然巍然不懼。

只是何復延請那蒲州千戶張賞,倒是熄滅了他最後一點心思。

明朝開國之初,便在蒲州城東北設立一處千戶所,喚作蒲州防禦千戶所。

雖然這千戶所自設立之日起,至今已經近三百年,早已面目全非,難當大任,那何復如何不知?

故而,等他到任以後,便協同分守河東道管平陽府副使整頓軍務、打造鎧甲、兵器,和現任蒲州千戶張賞一起精挑細選了五百人作為守備。

如今剛巧遇到戰事,何復如何不動用此兵?

好傢伙,一夜之間,蒲州城有兵又有將,赫然將那蒲州城打造的固若金湯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