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鎮在崇禎四年,經時任兵部尚書張鳳翼清查,實為七萬五千員名。宣府額軍八萬有奇,今止六萬。”

“薊遼及密雲、昌平等鎮合計亦不過十五六萬之數,總計合當為三十萬有奇。”

“這三十萬兵馬若是汰去空額、老弱等不堪用之數,實際正當為二十萬耳。”

“若是依照七守三戰舊例,朝廷亦不過能呼叫九萬而已!”

“也就是說,認真論起來,如今大明和我大秦人馬數額相差不多!”張順聞言點了點頭,又問道,“不知後金又兵馬幾何,可有人知曉?”

這就是大明督撫不斷加入義軍的好處,其中虛實為義軍所盡知。

“這......”洪承疇、呂維祺和孫傳庭不曾主管過遼事,對此還真是一無所知。

唉,要是當初兵部尚書梁廷棟這廝不自縊就好了!

張順看他們三人神情,深知以他們的級別還是差一籌,根本無法得知明金兩國的核心機密。

“秦王殿下!”孫傳庭沉默了片刻,見洪承疇、呂維祺都不吭聲,這才應道。

“雖然後金兵額乃是機密,不為外人所知。然而根據其文法,亦可管中窺豹。”

“據聞八旗一旗轄兵七千五百員名,八旗合該六萬員名。”

“又聞新建蒙古八旗,亦當有六萬員名。若在加上降金孔有德、尚可喜、耿仲明等漢人降兵,至少有一十五萬之數!”

其實孫傳庭這般演算法,望文生義,充滿大量腦補,基本上全是扯淡。

原來現在後金治下滿洲共有三百零八個牛錄,蒙古有八十個左右,漢兵一旗。

其中漢兵一旗人數不詳,只知由八旗各戶下漢人十丁抽一而成,約莫有六七千。

總得來說,大概數額在十萬左右。如果按照後金二丁抽一的極限動員之數計算,差不多能動員十七八萬左右。

所以有時候世界上的事兒怪就怪在這裡,孫傳庭計算一通的依據大多數都是錯的,反而估算後金的兵力估算的非常接近實際情況。

張順當然不知其中謬誤,不過好歹前世他還聽說過洪承疇帶領一十三萬明軍精銳與滿清之間的松錦之戰。

這數字對前世的張順來說並沒有什麼卵用,但是這一世的張順來說,卻是一個重要的參考。

久經戰陣的他已經明白,一般情況下大戰雙方兵力必然相差無幾,不然就會顯露出一邊倒的局面。

所以張順點了點頭道:“好了,我明白了!”

“如果單從動員角度來說,明、金二國皆有動員十萬野戰軍發起會戰的能力,我這樣理解沒錯吧?”

“沒錯!”洪承疇、呂維祺和孫傳庭聞言一起點了點頭,這才明白張順究竟是什麼意思。

“那麼問題來了,我軍現在能夠一次性動員多少兵力作戰?又應當需要多少兵額、糧餉才能一鼓作氣,消滅明、金二國主力!”

“這……秦王稍待片刻,待微臣細細計算片刻!”洪承疇遲疑了一下,不由恭恭敬敬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