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七章 秋防(第2/2頁)
章節報錯
“那榆林營各家子弟分率家丁百十人不等,一人雙馬,明甲利刃,皆是精銳。”
“臣便自作主張,從各將門借戰馬兩千匹,又抽調兩千騎兵與之,新立一騎兵營,由總兵王定統之。”
好傢伙,這榆林將門可真夠“肥”!
上次自己奇襲寧夏的時候,便從中抽調了千餘,如今又湊出來千餘精銳,難怪當初榆林將門倒戈,張伯鯨等人束手而降。
其實張順卻不知這些老牌將門哪家沒有蓄養三五千匹良馬、三四百家丁?
對這些將門來說,家丁和戰馬固然重要,但是更重要的是草場和耕地。
馬沒了可以再養,家丁沒了可以再收羅,唯有草場和耕地乃是長久之物。
若是保住了這些,還怕家族沒有戰馬和家丁嗎?
既然張順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允許他們繼續佔有草場和耕地,更默許他們侵吞榆林屯田中明朝皇室和鎮守太監的產業,故而他們也投桃報李、一舉多得。
“行,做的不錯!”張順不由點了點頭道,“榆林將門這一次也出了大力,日後定有封賞。”
考慮道義軍事務繁雜,如今榆林已無再坐鎮的必要,張順不由繼續道:“既然榆林諸事已畢,我欲明日離開榆林,繼續巡狩寧夏,不知九臺以為如何?”
“其實臣正有事稟報舜王!”盧象升聞言不由連忙道,“邊地素來有秋防之舉,以防秋高馬肥,套虜入寇!”
“今時值九月,距離入秋不久矣,還請舜王巡狩之時,查缺補漏,謹防為套虜所趁,損壞義軍威名。”
“哦?”張順聞言一愣,不由追問道,“以往大明朝廷如何應對?”
“調集班軍,加強防守,命令三邊總督坐鎮花馬池,謹防為套虜所趁!”盧象升應道。
“花馬池?”張順知曉盧象升不會無緣無故提出這個地點,定然別有說辭。
“對,就是先前舜王路過的寧夏後衛處。”盧象升果然解釋道。
“陝西各邊,延綏據險而守,寧夏、甘肅控扼河山,各有憑藉。”
“唯有花馬池至靈州之間地勢寬延,城堡復疏。常有套寇毀牆而入,則固原、慶陽、平涼、鞏昌皆受其害!”
張順曾沿邊牆奇襲寧夏,所以對盧象升之言感觸頗深。
明代九邊並不是隨意設定,而是儘量憑藉山河地形,設定堡壘、城池進行防守。
但是花馬池至靈州千戶所之間地勢平坦,利於遊牧騎兵馳騁,卻是不利於邊軍防守。
如果讓遊牧騎兵從此地攻入內地,那麼隴山以西的固原、慶陽、平涼和鞏昌就會受到劫掠,這一次大明朝廷特意選擇固原作為三邊總督治所的原因之一。
“知道了!”張順聞言點了點頭,心裡卻盤算著要不要回頭配備一些騎兵給陳長梃,到時候讓他負責此事歷練一番。
其實這些套虜戰鬥力也就那樣,主要問題是遊牧一人數馬,義軍追之不及,為之奈何?
馬政,馬政!
看來這一次巡狩完寧夏折返以後,要好好考察一番固原的馬場,為義軍建立大規模騎兵打下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