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三原知縣(第2/2頁)
章節報錯
只是“改朝換代”以後,昔日計程車紳官吏哪裡還敢來佔便宜?
是以驛站空曠了許多,擠一擠完全住得下他們這二百餘人。
這張縉彥本是前明三原知縣,籍貫河南衛輝府新鄉縣人士。
當初義軍攻克西安,招降諸縣的時候,他還要死要活,躲入北面的林中不肯出仕。
結果等到義軍兜了一大圈,把榆林、寧夏、固原和甘肅等處全部佔據,他眼見大勢已去,這才相應洪承疇的號召出仕秦王。
張順只道他是見風使舵之輩,只是能替自己支撐起陝西的政權結構,倒也不甚在意。
菜過三巡,酒過五味。
眾人吃喝差不多了,張順心裡惦記著要把“千里馬”“祗辱於奴隸人之手”,就有點想趕人了。
他不由笑道:“感謝張知縣盛情款待,今日菜品十分豐盛!”
那張縉彥聞言不由老臉一紅,什麼“盛情款待”?
其實除了泡油糕、蓼花糖兩種當地特色以外,也就是簡單的兩葷幾素而已。
只是如今三原收成不好,又遭兵災,實在是拿不出更好的東西來。
那三原知縣張縉彥聞言客套了兩句,然後猶豫了一下,不由拱手道:“臣有一事,欲稟報舜王殿下,還請殿下細思之!”
“哦?請講!”張順一聽這話,就知道他要長篇累牘。
雖然心裡罵了他一百遍,但是張順也知曉軍政民生大事,由不得自己半點任性。
“夫天下之大計,莫過於水利。水利興,則潤澤一方,沃野千里;水利敗,則堤堰摧決,民弗蒙利!”張縉彥見張順應了,不由大喜道。
“昔秦王政修鄭國渠,則關中為沃野,無凶年,秦以富強,卒並諸侯!”
“魏惠王鑿鴻溝,連通黃河、濟河、淮河等水路,則中原四通八達,車水馬龍,魏國遂霸諸侯。”
“說正事!”張順聽了他鋪墊了半晌,早不耐煩了。
他不由心道:難怪昔日有人上書朱元璋,洋洋灑灑萬餘言,不入正題,氣的朱元璋只打他板子。
其實現在張順也生出打這張縉彥一頓板子的心思,有事說事,廢話少提。
“啊?”張縉彥聞言不由有幾分尷尬和為難。
張順不讓他講客套話,猛然之間,他竟然有點不會說話了。
“臣請開弔兒嘴,引涇灌溉農田!”張縉彥半晌這才蹦出一句沒頭沒尾的話來。
那紅娘子、馬英娘和王奇瑛三女聽的有趣,差點都要當場笑出聲來。
“講清楚點!”張順眉頭一皺,你這廝究竟是怎麼回事?
讓你將你就滔滔不絕,不入正題;不讓你講,你就蹦出來一句話,是不是故意拿本王尋開心?
其實張縉彥說完這句話,腦門也不由激起了一頭冷汗,只是事到臨頭,不得不硬著頭皮說道:“舜王容稟,實在是茲事體大,不得不從頭說起!”
“說吧,別囉嗦就成!”張順也是好耐心,見他說起公事來,倒也沒有因為不合時宜而打斷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