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一章 嘴炮無敵(第1/2頁)
章節報錯
一人素喜讀太祖傳及國師傳,逢人便曰:我朝太祖嘴炮也無敵,更勝萬斤大炮遠矣。
無堅不摧,無物不破,蓋莫能擋!
而後又曰:我朝宋國師三寸不爛之舌,昔日蘇秦張儀弗能比。一言墮城,一言滅國,天下莫能及也。
或曰:以太祖之唇攻國師之舌,則何如?
其人笑曰:則親個嘴矣!
眾人亦大笑不止!
語出《笑林*記》
見汪喬年落入彀中,張順不由笑道:“昔日秦始皇一統六國,自號始皇,以期一世、二世,乃至千世萬世,結果卻沒想到二世而亡。”
“而自上古以來,一朝一代,一治一亂,週期迴圈。”
“不論賢與不肖,皆不能脫,不知何故也?”
那汪喬年本來正洗耳恭聽,聞言差點一口老血噴了出來。
歷史上一治一亂的規律,概莫能外。
即便他兩人辯個三天三夜,都未必辯個明白。
這麼一個大問題,你讓汪喬年怎麼回答?
好在儒家辯經嘛,並不要求巧言令色,壓過對方一頭,而是需要徹底說服對手,讓對方心悅誠服才算勝利。
汪喬年沉吟了片刻,便應道:“蓋創業之君,起於微末之間,暴霜露,斬荊棘,以有尺寸之地。其深知創業之艱難,民生之疾苦。”
“故而,其行仁政,施仁道,以有天下。”
“及子孫生於深宮之中,長於婦人之手,自以為有猛將銳卒,能臣異士佐之,行事乖張,無所顧忌。”
“或懦弱,或殘暴,或偏聽偏信,或不納忠言,故而滅亡!”
好,答的好!張順都差點想鼓掌誇讚汪喬年一下。
短短几句話,道盡了傳統理論的精華。
而且還能借機旁敲側擊的勸諫了一下張順,果然不愧是被洪承疇稱作“大才”之人。
“先生所言甚是!”張順點了點頭道。
短短几句話,張順已經感受到汪喬年性格有幾分“執拗”,所以故意順著他的話說起。
“只是若是將其興滅皆歸於一人之性情,那當今之世,又當如何解釋?”
實際上正如張順所猜測那般,這汪喬年正是執拗之人。
歷史上原來的三邊總督傅宗龍戰死以後,朝廷任命他接任總督,催促他出關作戰。
此時無丁無餉,汪喬年明知必死。
他仍然先掘了李自成祖墳以砥礪士氣,然後率兵冒險出戰,以至於兵敗身死。
“這......”汪喬年聞言不由愣了一下。
當今聖天子崇禎即位以來,一改嘉靖煉丹、萬曆殆政、天啟沉迷於木匠都一切毛病,兢兢業業、勤勤懇懇,卻不由大明江山江河日下,更甚嘉靖、萬曆及天啟等朝。
而此時閹黨已除,東林黨眾正盈朝,甚連一個可以用來背鍋之人都沒有,汪喬年一下子無話可說。
“不知秦王以為如何?”得了,這麼大道理我和你說不通不要緊,我倒要看看你怎麼來說服我。
“不知先生今早卻是吃些什麼?”張順站的有點累,只是看汪喬年沒有坐下的意思,只好走了兩步問道。
左顧而言他!
汪喬年不由笑道:“我素來清苦慣了,每日取米一升,一分為二,早晚食之!”
“昨晚方自獄中出,今早又得洪先生厚愛,食肉菜粥一碗,至今意猶未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