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亂起(第1/2頁)
章節報錯
當汪喬年拜下去的時候,張順明顯沒反應過來,不由愣了一下,隨即連忙將他扶了起來。
張順自認為口才還行,但是也沒想到自己短短几句話居然就說服了汪喬年。
有句話張順肯定沒聽說過,但是洪承疇、汪喬年等博學之人卻耳熟能詳。
蜀人羅研曾有句話叫做:“若令家畜五母之雞,一母之豕,床上有百錢布被,甑中有數升麥飯。”
“雖蘇、張巧說於前,韓、白按劍於後,將不能使一夫為盜,況貪亂乎?”
民以食為天的道理,古人也是心知肚明。
而漢代“抑兼併”之策,作為讀書人他們更是知之甚詳。
前者做好了,百姓就不會流離失所,衝擊當時社會秩序;
而後者做好了,便能夠穩定稅基,防止豪強坐大和隱藏人口、土地。
而張順卻透過後世理論,將其提到了一個戰略高度,上下貫通起來。
“天下之病,病在兼併。兼併一起,豪強不能制,百姓不能安,亂自起矣!”
“故而其務在田,田分百姓,則四海安寧;田聚豪強,則四海豪傑並起。”
說來也好笑,那年過四旬的洪承疇是個現實主義者,而年過半百的汪喬年卻是個理想主義者。
而張順卻恰巧處於兩者之間,奉行以現實主義手段,行理想主義目標。
於是,三人藉機坐而論道。
一個提及現實的困難,一個暢想理想的美好,張順則居中調和,生生把現實和理想揉捏在一起。
三人那是越說越入巷,只是卻把另外三個人忘之腦後不提。
且說那高桂英、抱琴和侍書躲在屏風後面,本道一時三刻那洪承疇、汪喬年便會離去。
結果,發現三人越說越投機,這兩人居然就不打算走了。
高桂英還好,那抱琴和侍書兩女先入無主,早給張順貼上了“好色成性”、“虛偽奸詐”、“殘暴無情”等標籤。
先前她們主動與張順親近,也只是出於改善自己境地的目的罷了。
如今在屏風後面聽了張順一席話,不由對他的印象大為改觀。
頓時腦補出來一個慷慨激昂意氣風發的少年,為了天下蒼生不得不忍辱負重、砥礪前行的英雄形象。
自古英雄愛美人,自然美人也愛英雄。
哪個少女不懷春,哪個少女又不想嫁給一位少年英雄呢?
其......其實能夠嫁於這樣一個少年英雄,倒也不賴!
一時間屏風前是家國天下,屏風後是風花雪月,兩女在後面不知道芳心暗許了多少回。
結果哪曾想,那張順和洪承疇、汪喬年三人居然談起正事兒來滔滔不絕,沒完沒了。
不多時天色將晚,張順便自顧尋了一盞油燈點上。
洪承疇和汪喬年不由誠惶誠恐,只是張順素來隨便,倒也不太當一回事兒。
那汪喬年不由笑道:“古有秉燭夜談之說,不意今日竟能與舜王挑燈夜談,傳出去也當是一樁美談!”
美?美個屁!
你一個糟老頭子有什麼美可言?
高桂英、抱琴和侍書三女聞言,頓時無言以對。
原本她們之間還相互提防,生怕被對方佔了先機,奪了寵愛。
結果三女萬萬沒想到,防得住女人,防不住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