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張順來至於前世,一看這形制不由大吃一驚,這玩意兒不就是簡易的胸甲和防彈衣嗎?

於是,張順又重新設計了甲片和結構,基本上按照高桂英所制棉甲樣式改進了青布鐵甲。

將原來大小一致的半固定甲片,改為根據人體結構選用適當的鐵片進行固定,然後塗上油漆以後用紅漆釘固定在布面裡面。

其領口和腰部設有一定的餘量,可用透過帶子進行鬆緊,使其穿起來更為合身。

其樣式一改先前的直筒式,變為“蜂腰式”。

可以借用部分腰胯的力量承擔鎧甲的重量,以減少肩膀的負擔。

然而由此帶來的不合身問題,張順便根據大多數士卒身高胖瘦,設計大中小三種款式,任士卒選擇。

其實這玩兒就是西歐流行的板甲衣,雖然和棉甲相比防禦優勢並不突出,但是勝在輕便合身。

“舜王,你這是要幹嘛?”徐全看了看這個,又看了看那個,不由一頭霧水道。

“哦,是這樣,我想組建一營新式火銃營!”張順不由笑道,“這營人馬由你訓練指揮,怎麼樣?”

“啊?那真是太好了!”徐全想領兵已久,雖然如今他麾下有五千丁壯,每日他也都認真操練,奈何沒有老兵和基層軍官作為骨架,根本不成事。

眼看著徐全欣喜若狂,張順不由潑了一盆涼水道:“不過這火銃營是試驗營,準備操練新式戰法,你願意不願意?”

“願意,願意,只要不跟洪承疇同列,我什麼都願意!”

“呃......其實你不要對他有偏見......好吧,算了,我不說這個了!”張順一看徐全不以為然的神情,只好轉回話題道。

“這新式營以三千人為定額,其中設火炮一旗,共炮手一百人,馬騾一百匹,轄火炮十門。”

“火銃手四司,每司五百人,皆配備火銃一杆、銃刀一把、笠盔一頂,胸甲一副,火藥一壺、火繩五條、行囊一副、乾糧一袋、火石一副。”

“白刃隊一司五百人,皆持夾絮藤牌一個,腰刀一把,長槍一條,鐵甲一副,頭盔一頂,乾糧一袋。”

“輜重隊一司,二百五十人,設車輛五十輛,馬騾一百五十匹,其中馱馬、馱騾一百匹,其餘五十匹備用。”

“斥候與塘報百餘人,設馬匹百餘匹,專門來往探查,傳遞情報之用。”

“這......這也太寒酸了吧?”徐全聞言不由臉色難看道,“只有五百白刃隊和一旗火炮可用,既無奇兵,又多鳥銃,頂得了什麼?”

自古以來遠端兵和近戰兵要維持在合理的比例之內,才能保持軍隊戰鬥力。

像宋朝九弓一槍的比例,常常一觸即散。

而明初百人隊中鳥銃手十人,弓弩手二十人,刀牌手三十人,長槍手四十人,遠端和近戰比例達到了驚人的三比七。

而後期像戚繼光鴛鴦陣這樣的精銳,也只是每隊配備了兩名鳥銃手而已。

秦王倒好,這一下子給自己配備了二千鳥銃手,遠端和近戰比達到了驚人的四比一,五比一,這還怎麼打?

張順聞言不由笑道:”你卻是想多了,我這鳥銃手不僅要發射彈丸,還能用來接陣和肉搏。”

“其法臨賊則更迭射擊,等賊近身便把銃刀插入鳥銃之中,上前搏殺。”

“若遇騎兵,則結為小型空心方陣若干以御。以火炮、火銃擊之。”

“總之,外則擊之以銃,近則臨之以刃,輕捷跳蕩,朝發夕至。”

“這是我編寫的兵書,其中分為行軍、射擊、列陣、紮營諸法,請你斧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