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祝萬齡來過之後,張順和關中士紳的關係得到了極大的緩和。

當然,除了張順手腕高超、禮賢下士以外,最重要的原因是陝西士大夫出身軍籍者並不多。

唯一出身軍籍的郝傑,又遠在綏德,直接利益並沒有收到損害。

而其他人在張順保證不奪取士人的田地以後,也心安理得的轉投到張順麾下任職。

其中王徵和焦源清歲數大了,不想出任知府,張順也聽其所願。

餘下焦源溥被任命為鳳翔知府,王道純被任命為邠州知州,宋師襄被任命為乾州知州,郝傑被任命為商州知州。

而竇光儀和朱誼巉則被張順分別任命為興平縣知縣和藍田縣知縣,短短數日功夫,整個西安府完全納入到張順的統治之下。

而張順也終於抽出精力了,部署解決義軍面臨的下一步問題。

首先,張順任命攜帶糧食支援關中的張三百為糧草轉運使駐軍商州,負責從南陽轉運過來的糧草。

其次,任命“整齊王”張胖子駐守同州,防守黃河東岸的山西官兵,護衛從西安、耀州、鄜州到延安的糧道。

最後,又任命白廣恩駐守鞏昌府,打通了經鳳翔、泰州、鞏昌、臨洮至甘肅的南線道路——“隴關道”。

至此,秦嶺以南的地區核心區域,全部納入義軍治下,張順算是真真正正成了名副其實的秦王。

“舜王殿下,你找我?”許久不見的徐全,比以往黑了不少,也壯實了不少。

“來,坐!抱琴,上茶!”張順客套了兩句,便拿起面前的圖紙遞給他道,“你先看看這個!”

“一把刀、一頂盔、一副甲?”徐全看了一愣,不由奇怪道。

“對,刀叫做銃刀,盔叫笠盔,甲叫做胸甲!”張順不由笑道。

“這三件事物早已有之,這銃刀長一尺八寸,刃長一尺三寸,柄長五寸,可以插入銃口之中。”

“這笠盔仿造的是硃紅油貼金勇字直簷鐵盔樣式,只是我稍做改進。”

“盔頂起脊,盔里加裝襯帶,比帶厚實的襯帽涼爽多了,還不影響防護效果!”

徐全仔細看了半天,只見那笠盔頂上凸出一塊樹杈形的加強脊,笠盔內部設有“結構複雜”的襯帶,不由有點發懵。

其實張順所說硃紅油貼金勇字直簷鐵盔就是後世大名鼎鼎的朱漆勇字盔,不過他前世沒有見過這玩意,差點把它當成紅色的安全帽,竟覺得十分親切。

只是使人取回來兩頂研究以後,發現這頭盔太過簡單,而且設計也不科學。

張順前世作為建築行業從業人員,對安全帽這玩意兒再熟悉不過,於是乾脆根據前世安全帽結構對其進行重新設計,並統一命名為笠盔。

其懸掛式襯帶主要用牛皮製成,透過在笠盔四周鑽六個小孔進行固定。

要不是為了節省成本,張順都想在笠盔前面再寫下安全二字,以警示士卒。

徐全看了一臉發懵,囁嚅而不敢言。

“你再看這胸甲,乃是以青布鐵甲改進而成。肩部和領口得到了改善,下襬稍微增長了一些,每領只用鐵片一百五十八片,比以往整整少了一半左右,還更輕便,防禦更好!”張順又繼續指著胸甲道。

張順所謂的“胸甲”當然不是西歐整體式胸甲,而是對明初青布鐵甲的改進。

明初青布鐵甲形制大致介於後世的胸甲和防彈衣之間,如果換個形象一點的稱呼,可以稱之為“背心型棉甲”。

這玩意兒和大多數傳統鎧甲結構不同,是直接套頭穿戴。

如果領口開大了,就會出現“中不掩心”的問題;如果甲身造短了,就會出現“下不遮臍”的問題。

袖口太寬則壓肩而不能開弓;袖口太窄則不能遮擋矢丸,所以這玩意漸漸就淘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