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二章 正面摧鋒(上)(第1/2頁)
章節報錯
話說張順當場誇下了海口,要正面擊敗陝西總兵官左光先。
且不論諸將信與不信,他當晚安排好“夜不收”和崗哨,便命士卒早早休息去了。
華陰縣雖然依山傍河,其實距離華山最近也有六七里腳程;距離渭河頗遠,亦有十餘里腳程。
那陳長梃行鏢多年,風餐露宿慣了,對這安營紮寨頗有些心得。
這華陰地處“三秦要道、八省通衢”,自有其地形特點。
其南面六七里處乃是五嶽之一的西嶽華山,其北面十餘里處乃是黃河的最大支流渭河。
而在華山以北,華陰以東至潼關以西的三角形地帶,乃是一片高高低低的黃土臺塬,被稱之為“孟塬”。
此地華山渭河二處,距離華陰城較遠,皆不足為憑。
故而陳長梃將義軍營地安置在孟塬最西端,距離華陰城約莫三四里的一處土塬之上。
華陰城小,周不及三里。左光先麾下萬餘人皆不足據,故而只分出兵馬兩千駐紮在華陰城中,其餘人馬皆在華州。
莫要看華陰城小,其實有句話叫做“大有大的難,小有小的難”。
若是城池寬大,固然能夠容納足夠多的人馬物資,但是遭到進攻方的攻擊點也比較多,需要防守的人手也多,對守城方來說組織壓力較大。
而若是城池狹小,固然容納人馬物資較少,但是能夠被攻擊的點也少了,只要城池不壞,防守則較為輕鬆。
三國時期,那諸葛亮頗識兵法,亦曾率領數萬大軍,攻打郝昭駐守的僅有千餘人防守小城陳倉,二十餘日猶不能下。待其糧盡,不得已而退,蓋此理也。
而如此張順麾下人馬雖多,兵力雖盛,比之當初諸葛武侯,又能如何?
第二天一早,眾人吃罷早飯,便在張順親自指揮下列陣而前。
張順命李牟率眾在前,白廣恩在左,賀人龍在右,陳長梃率眾據後。
各色火炮皆藏於陣中,而賀錦則率領兩千騎兵藏於華山群山密林之中。另廣佈斥候,以待華州左光先主力。
此時駐守華陰城的乃是遊擊將軍趙光遠,歷史上此人雖然不如左光先、曹文詔、白光恩、賀人龍出名,也是一員宿將,要不然也不會和陳長梃打的有來有回。
他早上得到士卒急報,連忙丟下飯碗,跑到城上一看,只見義軍軍容齊整,擺了一個一箇中規中矩的五形陣。
東南西北四個軍陣,分別持青、赤、白、黑四色旗幟,便於主帥指揮。
而張順坐鎮中軍,出了他那標誌性帥字大旗以外,亦立了戊己杏黃旗表示中央之位。
這四方五行陣倒也無甚特點,自從中國殷商時期便有記載。不外乎東南西北中四個分陣組成一個大型方陣罷了。
只是張順這五形陣倒頗有特點,居然左右兩營方陣皆由五個小型空心方陣組成分陣。
原來張順準備增援陳長梃之前,特意做足了一番準備。
明末由於火炮犀利的火力,逐漸出現空心方陣這種陣型。不過,這些空心方陣多是大型方陣,和後世排隊槍斃術時代的小型空心方陣截然不同。
張順前世對空心方陣略有耳聞,其實並不知曉其中細節。但是,這並不妨礙他利用自己的軍事實踐經驗,改進義軍方陣。
於是,當時留在洛陽休整的白光恩、賀人龍兩營便成了張順實驗的物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