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二章 陝西通(第1/2頁)
章節報錯
當洪承疇將第三策提出來的時候,張順不由笑道:“真乃英雄所見略同也,不知何以為之?”
洪承疇本也是允文允武的人物,聞言如何不明白張順的打算?
他心中不由又驚又懼。
驚的是張順雖然年紀輕輕,卻極其老練。
洪承疇提出的上中下三策並非毫無依據,空穴來風。
其實上策收穫最大,而風險最高,一個不小心便是董卓的下場。
中策其次,一旦入其彀中,就會面臨當初朱元璋鄱陽湖大戰前的困境。
而下策則收穫最少,風險卻也最低,但是義軍仍然面臨著整合三邊四鎮邊軍力量,糧草軍餉短缺等困境。
對一般人而言,莫說張順這般驟得高位者,即便是偶有發跡之人,早變得剛愎自用、目中無人。
洪承疇本來料到他得志必然猖狂,狂妄自大,傾向於風險較大的選擇。他卻沒想到張順竟然如此清醒,反而選擇最為穩妥的下策。
懼的是張順如今才年方二十,便如此了得。
自古以來,開國之君少有幼主,待到數十年天下已定,大多數已經垂垂老矣。
如張順這般年輕得志,不驕不躁者極為罕見。
若真個讓他奪了大位,還能至少威壓天下四五十載,但想一想這件事兒讓人覺得不寒而慄!
自古以來伴君如伴虎,而伴開國之君更是如伴噬人猛虎一般。
因為對一個經歷過血與火的開國之君來說,無論是威望、權勢手段皆無人能出其右。
而其他典章制度、軍財人事等權,亦皆操之於其手。
到時候小則銖錙必較,大則高瞻遠矚,眼裡容不下半粒砂子,實在是一等一難伺候之君。
只是想到這裡,洪承疇不由暗自哂然一笑,心道:此又與我何干也!
莫不說我未必活到那個時候,即便是舜王雄才大略,也未必能夠輕取天下。即使取了天下,壽命幾何,又豈是人力所揣度也?
如今我且按捺住心思,且看他能走到那一步!
那五省總督洪承疇最為老奸巨猾,雖然私下裡算盤打的“啪啪”直響,表面功夫卻滴水不漏。
莫要看他僅僅向張順建言三策,實乃一舉多得。
一則趁機試探張順的深淺,可輔則輔之,不可輔則害之;二則給其他義軍幕僚一個下馬威,向他們展示自己片刻之間,智計百出,嚇阻潛在的競爭對手;三則向張順展示一下自己的本領;期望深度參與義軍入秦這件大事!
既然得到自己想要的情報,洪承疇見張順果非可以欺辱之輩。
他不由老老實實應道:“臣自天啟七年升任陝西督糧參政一職,至崇禎二年,有賊寇圍困韓城。”
“彼時,三邊總制楊鶴束手無策,命臣領兵出戰,一戰而斬賊三百級,遂解韓城之圍,由此聲名大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