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子曰:凡用兵之法,馳車千駟,革車千乘,帶甲十萬,千里饋糧。

則內外之費,賓客之用,膠漆之材,車甲之奉,日費千金,然後十萬之師舉矣。

張順自佔據河南府一來,擴軍備戰,無日不用兵,無日不浪戰。

他親率義軍連破五省總督陳奇遇、鄖陽巡撫盧象升、五省總督洪承疇、漕運總督兼鳳陽巡撫朱大典、河南巡撫傅宗龍、湖廣巡撫唐暉諸人,前後擊破官兵凡十餘萬。

然而在其赫赫戰功的背後,是如同流水一般花費出去的糧草、餉銀、賞賜。

這幾年北方連年災害,以陝西為最。

好巧不巧,參與征討義軍的主力便是來自陝西的秦軍。義軍連戰連勝,其實繳獲都不太多。

而隨之而來的,義軍急劇擴張,招收降兵,徵募士卒,製作武器、鎧甲以及重建文官系統,救災抗蝗,等等不一而足,全都需要糧食、銀兩,其中的花費可想而知。

張順聽完紅娘子的提醒以後,安耐住性子,先後又去了馬英娘、李香等人處碰了壁,最終在黃氏和大朱氏那裡才住了下來。

第二天一早,張順草草吃了口早飯,就忙不迭召集了張慎言、呂維祺、宋獻策等人前來,問詢義軍糧草積蓄如何。

顯然紅娘子在生孩子之前,已經和他們交接過了。

宋獻策聞言,便連忙主動彙報道:“上次購糧之事由我經手,雖然號稱百萬石,其實前後公購買麥子、大小米共六十七萬石。再加上原本洛陽儲備七八萬石,李百戶購買三五萬石,總計也就八十萬石罷了。”

等到那宋獻策彙報完畢,張慎言又接話道:“洛陽前後三次防守之戰,前後共消耗糧草五千石,賞銀一萬三千餘兩,其餘大頭皆為原王府土地,倒也不多。”

“等到舜王四面出擊,千里饋糧,那糧餉像流水一邊花了出去。”

“其中曹變蛟、趙鯉子兩營人馬,所據汜水等地糧草不多,幾乎全靠洛陽輸送。再加上韓霖主持重建修復關卡,發動丁壯,前後耗費糧食五千石左右,銀兩八千兩。”

“李際遇嵩山營稍好,其營中稍有積蓄,只耗費本庫糧食八百石,銀兩三百兩。”

“汝州李信,東征西討,又和官兵久持,竟耗費糧食三千石,銀兩二千石。”

“主公自率主力,南征北戰,又有撫卹、賞賜,前後共耗費糧食四萬二千石,銀兩一萬零四百餘兩。”

“曹文昭、陳長梃、李友三營人馬西征,與官兵相持育潼關之下,又鑄造火炮、攻城器械等物,共耗費糧食二萬七千石,糧食折銀一萬三千五十六石,銀兩六千三百兩。”

“這也不過耗費十萬石,如何言少?”張順奇怪道。

“舜王容稟!”呂維祺聞言苦笑道,“洛陽城修葺,建造‘紫微星堡’,購買生熟鐵料及鐵礦石,鑄造火炮,鍛造武器等,前前後後亦花費、折糧兩萬餘石。”

“補種、救災、滅蝗等事宜,更是無底洞。前後花費、折糧七萬八千九百石。”

“官吏俸祿二州十七縣,合計四千二百石。士卒一十五營人馬,共發放軍餉米九萬七千六百石,餉銀一萬二千兩,黃豆、黑豆等五萬餘石,草四十五萬束。”

“此外,由於去歲欠收,百姓多有青黃不接,借種借糧者,亦有四萬八千石有餘。賑災放糧者,亦有六萬石之數。”

張順聞言心算了一下,居然已經花費出四十五萬石有餘。原本義軍積攢的八十萬石糧食,幾乎耗盡大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