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章 根基(第1/2頁)
章節報錯
在後世鴨子的成長週期最短為三十天;肉雞的成長週期為一到兩個月;而肉豬的一般一百八十天出欄。
在育種、飼料和科學養殖的加持之下,出產豬肉的週期大概是雞肉的四倍,鴨肉的六倍。
而土雞的成長週期大約為四到六個月;公鴨成長週期約為四個月,母鴨成長週期約為三個月;本土黑豬成長週期約為一年左右。
養豬的成長週期仍然是土雞的兩三倍,母鴨的四倍。
所以擱後世當豬肉無法滿足需求的時候,政府就會採取措施,及時提供便宜的雞、蛋以滿足百姓的飲食需要。
張順綜合考慮了雞鴨和豬三種家禽家畜的優缺點之後,根據當前預防蝗災的需要,便選定了雞鴨兩種家禽作為飼養物件。
特別這時代沒有科學的養殖措施和相應的飼料、疫苗,若是大規模集中養殖,根本無法解決瘟疫問題。
所以在這種小農社會,選擇鼓勵農戶散養,反倒是更安全、合適的選擇。
所謂“五畝之宅,樹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雞豚狗彘之畜,無失其時,七十者可以食肉矣”,便是這個時代社會的真實寫照。
而像張慎言、呂維祺為官一任、教化一方,基本是也是以戶為單位“勸課農桑”。
大概內容也不過是:每家種幾顆桑樹養蠶;養幾隻雞幾隻鴨吃肉;如果有了富裕,供養家族孩童讀書罷了。
張順提出這個主張,果然深受張慎言、呂維祺等文官贊同。
呂維祺直接表態道:“主公所言甚是,一舉兩得,我等這就曉諭各地知縣、知州,及時勸慰百姓!”
“嗯!”張順點了點頭,隨即又想到了什麼,不由又補充道,“若是家家戶戶養雞養鴨,想必雞仔、鴨仔定然不足……”
張順話還沒說完,不意張慎言接話道:“主公多慮了,五口之家,多養雞鴨十餘隻,羊幾隻,豬一頭,怎會短缺?”
原來以這時代典型的五口之家為例,上有老下有小,家中丁壯兩個,丁口三個。
是以男耕女織,農閒之餘,老弱又可以畜養些雞鴨豬羊,種植些桑樹。
除了耕地所產當做口糧以外,作為副業的桑麻所產可做衣裳,雞鴨豬羊等家禽家畜,所產肉蛋可以作為蛋白質主要來源,打打牙祭。
所以由於張順對這時代社會了解還不夠透徹,就鬧出這種笑話來。
張順本以為自己提出的辦法很好,沒想到早已經常見不鮮。
他還以為自己提出的是開創性措施,而張慎言、呂維祺卻以為他準備在原有基礎上再多畜養些雞鴨罷了。
張順聞言不由有些尷尬,他仔細回想一下自己見到的農戶,大多數如此。
若是再富庶一些,人口就會增加到七八口,家裡幾十畝地,再養一頭牛或者一頭驢作為役使畜力。
可是還是未等張順決定怎麼應當,那呂兆麟猶豫了一下,對張慎言施了一禮道:“我倒有一言,不知當講不當講!”
張慎言一聽這話就知道不是好話,不過看在這孩子還算懂禮貌的份上,笑道:“公事當暢所欲言,豈能因私廢公哉?”
“失禮了!”呂兆麟又對張慎言施了一禮,這才解釋道,“這些日子我和百姓多有接觸,不少人家因為收成不好,多賣了豬羊雞鴨等家畜家禽,以滿足口糧之用。”